本篇文章1082字,读完约3分钟

(记者石晨露)由市作协主办、巴金故居举办的霍巴金抗战岁月图片展将于本周六在上海图书馆免费向公众开放。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昨日表示:从作家和知识分子的角度反思抗日战争,展示他们的作品和行动,鼓舞人心,是缅怀这段历史的宝贵视角之一,也是本次展览的出发点。展览将持续到8月6日。

巴金在抗战前线写文章编刊物 撤退时带"烽火"校样

他总是记录前线人民的苦难

9月8日,你的空军队轰炸松江车站的壮举值得你在历史上一笔勾销。对于如此平静的谋杀你有什么要说的?你没看见这里有更多的鬼魂和残忍吗?1937年,巴金在《致山川君先生》中描述了这一点。

1938年8月,在广州,一些陌生人疯狂地涌入我们家。他们蜷缩在地上,发出轻微的警报。炸弹爆炸了,但是很安静,似乎落在很远的地方。我觉得很奇怪。但是第二次沙沙声又开始了。这在巴金的《在广州》中有记载。

我很高兴听到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但说实话,当时我没有想到胜利这个词。在过去的八年里,我去了很多地方,经历和看到了很多东西。当然,我不能说我为抗战做了多少。但是我看到无数的平民为这场战争流下了鲜血和汗水,牺牲了他们所有宝贵的东西。他们默默地活着,默默地死去。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巴金写了《关于重庆抗战胜利的若干思考》。

巴金在抗战前线写文章编刊物 撤退时带"烽火"校样

周立民说,巴金的许多重要创作和生活经历,如婚姻,都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从上海到桂林、广州、重庆,他始终站在日本炮火的第一线,撰写文章、编辑刊物,记录日本的罪行和人民的苦难,鼓舞中国人民的抗日精神。展览以火命名,正是因为巴金写了以火命名的抗日战争三部曲和同名散文,他才编辑了《烽火》抗日爱国刊物。

巴金在抗战前线写文章编刊物 撤退时带"烽火"校样

一代知识分子的坚持令人钦佩

篝火的前身是喊。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上海四家文艺杂志联合创办了《呐喊》,由茅盾和巴金主持。1937年底,日本军队入侵上海,改名为烽火的出版物从上海迁到广州。1938年8月,它被迫从10天期刊改为无限期期刊。10月20日,即日本侵略广州的前一天,巴金从广州撤退到广西梧州。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他还随身带着杂志校样。这一代知识分子的毅力和坚持令人钦佩。周立民说道。

巴金在抗战前线写文章编刊物 撤退时带"烽火"校样

后来,在桂林出版的《篝火系列》的前言中,巴金写道:在付梓出版之前,大亚湾的炮声隆隆。我一天去印刷局几次催促校样,然后回家连夜修改。结果,我在10月19日晚上才拿到所有的纸样。第二天晚上,我们匆匆离开了广州。除了我简单的行李,我还采取了纸质的形式。虽然《篝火》半月刊的第21期已经全部印刷完毕,但被制成纸的形式并不幸运,所以它在21日的广州大火中化为灰烬。虽然它对抗日战争的伟大事业没有贡献,但它也可以用来回应敌人的暴力:我们的文化不能被任何暴力摧毁,我们

来源:印度时报中文版

标题:巴金在抗战前线写文章编刊物 撤退时带"烽火"校样

地址:http://www.yqjqqwc.cn/ydxw/22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