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21字,读完约4分钟

今年6月10日是中国第一个调整后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传统日期间,全国各地同时开展了许多非传统活动。中国昆曲古琴研究会举办的古琴名曲演出非常受欢迎。郭图音乐厅前有黄牛倒卖现象,很难买到票。

下面是作者与青年钢琴家曹加林关于古琴热现象的对话讨论。

问:作为古琴文化的传承人,你如何看待当前的古琴热?

曹加林:百年来,古琴经历了一个相对萧条的时期。20世纪50年代,中国美术学院音乐研究所进行了一次全国性的调查,当时中国能熟练弹奏古琴的人不到100人。2003年,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名录。在成为世界一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后,这种在过去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的艺术形式开始受到社会的重视,更确切地说,得到了重新认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古琴。在这一轮古琴热潮中,我的个人感受是复杂的!

曹佳麟:古琴传承重在厚植文化土壤

问:为什么是混合的?如今,全民都在学习古琴,全国各地有许多俱乐部和会堂。经常举办各种高雅的收藏品和古琴音乐会。古琴经常在电影和电视作品中发表,并出版了许多光盘和书籍。

曹加林:从古琴的发展和传承出发,这种明显的繁荣带来了更多的双刃剑现象。古琴文化至少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古代,它一直是文人士大夫修身养性的必备工具。他给我们留下了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有3000多首曲目、600多首钢琴作品和无数钢琴作品。

曹佳麟:古琴传承重在厚植文化土壤

然而,不可避免的是,在社会商业化的背景下,古琴逐渐开始从书房和庭院走向舞台,走向大众,走向市场。大量商业投机在古琴行业的应用导致了高雅文化和钢琴精神的消失。近年来,古琴艺术的商业化日益激烈。

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中国古琴艺术的申请报告中提出了一系列问题,特别关注因缺乏保护和保护措施、快速变化、城市化或文化迁移而消失的危险,以及在经济浪潮冲击下为防止文化表现形式被滥用而采取的法律保护措施。

曹佳麟:古琴传承重在厚植文化土壤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是保护和保存古琴艺术。在商业化的浪潮下,古琴被推向市场进行开发和利用,原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撕成碎片。

问:但从表面上看,还是有积极的一面。更多的人关注他并开始了解他。对吧。

曹加林:音乐是社会文化发展的产物,也反映了时代的发展风格。古琴音乐一直伴随着中华民族的生产和生活实践记录着历史。

从先秦到晚清,几千年来,没有什么能动摇古琴的地位,从帝王将相到学者学者,无不推崇古琴。无数古代故事和著名学者与古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与中国文化密不可分。

每种文化都有其生存环境和适宜的土壤,古琴也不例外。几千年来,古琴的观众主要是文人,演奏古琴的环境主要是书斋,充满了文化气息。近年来,随着西方职业音乐教育体系的迁移以及社会生活方式和受众的变化,作为学者的古琴自启蒙运动以来,开始失去其提高文化素养和娱乐的功能,并迫使其迅速向专业化和职业化转变,形成了一种演奏发展的趋势。如果把古琴仅仅作为一种专业音乐技巧来指导,将会导致中国人文精神深刻内涵的丧失。幸运的是,古琴已经在越来越多的知识界流传下来。中国有数百个大学生钢琴俱乐部,许多中小学也开设了古琴课程。

曹佳麟:古琴传承重在厚植文化土壤

古琴之所以能被列入世界一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因为它承载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深厚的文化内涵。他不仅是一件乐器,也是一件文化礼器,处处展示着中国文化和历史的精神内涵。

古琴是修养的体现,是文化的精髓。无论你是听钢琴还是弹钢琴,你都可以通过自己种植传统文化的土壤来真正了解这门古老的艺术,同时,这份属于全人类的优秀遗产也能焕发出新的活力。

关于曹加林

普普学院的创始人。古琴师从丁承运教授。他渴望学习,孜孜不倦地阅读。他从小就坚持宫廷教育,学习书籍,并参观各种书籍。近年来,他致力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风向标志)

来源:印度时报中文版

标题:曹佳麟:古琴传承重在厚植文化土壤

地址:http://www.yqjqqwc.cn/ydxw/22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