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623字,读完约22分钟

加利福尼亚州金山:中国移民大量进入美国

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和欧美各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扩大了经济贸易范围等,也就是对外移民的大门。 然后,这门一打开,就再也关不上了。

鸦片战争爆发时,中国人口达到了一个小高峰。 从隆朝初期( 1740年代)到后期( 1790年代),仅户部统计的内地各省人口总额已经从1亿增加到3亿,经过嘉庆朝的持续增长,到道光朝初期的1830年代也就是鸦片战争爆发前夕,理论上达到了4亿。 也就是说,虽然短短100年间中国人口增加了3亿,但同期的国内经济结构和社会资源分配模式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直接导致了贫困人口的直线增长和一系列社会问题。 天下之大,皇朝斯盛,谋生难吗,只停在一碗饭上。

鸦片战争后,劳动力一夜之间可以作为资本大量出口海外,从此开始了新的时代。 中国历代有移民现象,特别是华南潮汕一带移民到东南亚地区,但鸦片战争后的这一轮与以前各不相同。

《中美望厦条约》签订4年后的1848年,美国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亚州发现金矿,引发淘金热( gold rush ),对年轻劳动力的诉求急剧增加,华南特别是广州一带的华人大量涌入该地。

1849年初,54名华工抵达加利福尼亚州san francisco,到1850年底上升到4000人,到1851年达到25000人。 最初,移民们称san francisco为“金山”,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发现1855年金矿成为新金山后,将san francisco改称“旧金山”。 中国的官方译名是“旧金山”,通行名是“三藩”。

1860年代末,美国作家马克·吐温( mark twain,1835-1910 )估计,美西地区有7万至10万中国工人。 他们并未受贫困的驱使,有些人是追求资源和财富的国际冒险者,看到昔日的同乡锦觅故乡,进入北美轮船的“兼职”越来越多。

中国淘金工人,1857年的漫画

到达金山之前,华工们不得不在海上流浪三个月。 这可能是他们人生中最黑暗没有阳光的12周。 大部分人都乘坐奴隶贸易期那样的货船,蜷缩在甲板下层狭小的空之间,容易生病、遭受意外伤害。 1850年,一艘名叫“蒙太奇号”( lady montague )的船载有450名中国人,抵达美国时已有300人因病死亡。 1871年“多丽丝·尤加特”号( dolores ugarte )突然发生火灾,船员将中国人困在甲板下的船舱里弃船,造成500名中国人遇难的惨剧。

在北美商人眼中,中国人和茶叶、瓷器等商品几乎没有差别,基本没有给出人道主义的考虑。 中国人最终踏上美西大陆后,大部分都成了淘金热的“苦力”( coolie )。

萝卜与美好:美国对中国移民的反应

对接下来的中国人来说,美国政界最初受到鼓励,扩大中的美国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 1849年,旧金山市长约翰·杰里( john geary )特别为华工举行了欢迎仪式。 1850年9月,加州正式加入美国联邦,成为第31个州。 随后两年,第二任州长约翰·麦德谷( john mcdougal )鼓励中国人开垦萨克拉门托河三角洲( sacramento river delta ),很快使500万英亩( 2万平方公里)的无用沼泽地变成了肥沃的农田。

1865年,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企业在加利福尼亚州招聘了建设洲际铁路的工人,但白人申请人很少。 企业老板查尔斯·克罗克( charles crocker )不得不招募50名华工,但这些身材矮小的中国人无法承担铁路建设的重任,他的心里也没有底。 但是,这些华工迅速说明了自己的耐力和价值,到1867年,在这家企业12000名建筑工人队伍中,中国人占75%的强劲。

除了加州,到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人占爱德华兹州和蒙大拿州人口的三分之一,大部分从事矿业,经营洗衣店、饭馆和小杂货店。 华人带来的是勤俭的精神和中国的家庭伦理。

当时的美西急需开发和改造,美国政治精英们对中国移民抱有偏见,但整体上认同其价值。 1868年6月23日,在纽约市为欢迎中国钦差蒲安臣而举行的晚宴上,纽约州的爱德华·皮庞德议员就此发表了意见。 他对美国历史上仇恨外国工人的现象,特别是爱尔兰工人(笔者注: 1845-1850年“土豆大饥荒”中,数百万爱尔兰人移民到美国,引起了当地工人和一些政治家的抗议和不满) 但是,庞德认为,在这个跨洲太平洋铁路正在火热建设中的时候,“美国最需要的是人工劳动力,中国最需要的是出口这些劳动力,这是多么互利啊。”

正是在这种进步主义的气氛下,华盛顿和蒲安臣签订了《天津条约附属条约》。 其中第五条规定不得禁止两国自由移民。 法律上,为中国人进入美国打开了方便之门。

蒲安臣条约第五条鼓励两国自由移民

很遗憾,不长。 1869年5月,庞德提到的美国洲际铁路关闭东西,从美东到美西6个月的路程大幅缩短为6日。 美国内战结束后不久,许多解甲归田的白人士兵离开了被战火屠戮的美东,乘坐列车到美西的新土地寻找机会,成为新移民。

这些白人新移民在加州不好过,找工作不容易,很快就把矛头指向了中国移民,华工认为他们抑制了就业和工资。 1870年6月30日,纽约论坛报( new york tribune )刊登了中国人和黑人一样愚蠢,不值得在民主社会生活的仇恨言论。 “现在重要的不是讨论和决策,而是付诸行动”。 从此,针对中国人的暴力事件开始出现,惨剧相继发生,排华逐渐成为主流。

871年10月24日,500名白人男子跳进洛杉矶唐人街进行抢劫杀人,18名中国人被杀。 马克·吐温在1872年出版的《苦行记》( roughing it )中,也讲述了旧金山附近华人社区的生存状态。 “我写这些文案的时候,在光天化日的旧金山街道上,一个男孩用石头杀死了无辜的中国人,尽管很多人目睹了这种无耻的行为,但没有一个人介入。”

研究发现,中国人社区受到的歧视和不公正,在《排华法案》出台十多年前就已经是这样了。 中国工人从建设美国洲际铁路的辛苦中一无所获,相反,他们骨灰的装船被送回了祖籍。

这一时期,“中国人约翰”( john chinaman )污蔑出现在美国报纸和图画书上,其形象通常留给长辫子戴苦力帽的中国人的形象。 随后出现了官宦风格的《孔夫子约翰》( john confucius ),最终是高智商反派“傅满洲博士”( dr. fu manchu ),常见于20世纪上半叶的欧美文学、电影、动画作品,邪恶、欺诈、不堪 其实,至今为止,欧美的“中国故事”仍有“中国人”的影子,暗投19世纪的排华过去。

19世纪美国报纸介绍中国人的科学技术,大字标题是“中国人约翰”,文章中高喊“中国人为什么这么聪明,真不可思议”。

阻止中国女性向美国移民: 1875年《佩志法案》

是对“中国人”中国女性形象的刻板理解和表达。 去年,欧洲时尚企业品牌d g推出了一部年轻中国女性华丽化妆、眯着眼睛、在画外问性问题、暧昧微笑的商业视频。 短片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在d g道歉告一段落。 其实,d g短篇电影式的广告和电影作品还有很多。 其中中国人/东方女性的服装和言行,往往会带来青楼女性的联想。 展出者自己经常注意不到隐藏在历史记忆中的排外和种族歧视的新闻。

d影片中的中国女性形象

在19世纪中期以来的美国排华历史中,女性是最早的受害群体。 1875年,美国通过了佩吉法( page act )。 这是美国第一部限制性联邦移民法,主要是中国女性。

法案的发起人、加州议员邓瑞斯佩志( horace francis page )等认为,许多中国女性来到美国以卖淫为生,造成道德和社会危害,因此应该明确禁止。 美国医学协会(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谴责中国人有自身免疫但白人感染后死亡的病毒,中国妓女正好是传播病毒的媒介。

一般来说,在新垦区,人力资本总是最重要的,最初的移民群体也总是以男性为主。 19世纪中叶的加利福尼亚州,中国移民以男性为主,女性人数只有男性的十分之一,所以很多刚到美西的中国女性会沦为妓女。 这和最早从美东到达美西的白人女性一样,是性别失衡引起的社会问题。

但是,佩志们最终还是戴着人种有色眼镜看着中国女性。 《佩志法案》的正式名称是《移民政策补充法案》( anactsupplementarytotheactsinrelationtoimmigration ),限制移民的对象是《东方人排斥法》( oriental exclusion act )和 至此,美国可以自由移民的所谓“开放边境”( open borders )时代宣告结束。

受《佩志法案》的影响,加州一带的中国女性比例从1870年的中国总人口的6.4%骤降到1880年的4.6%。 这对中国工人来说是雪上加霜,在当地娶中国妻子变得非常困难,许多人与同在社会底层的爱尔兰女移民建立家庭,因此美国第一代华裔中有许多欧亚混血儿。 这就是为什么今天许多具有中国血统的美国人看起来一点也不“东方”的历史原因。

但是,对中国工人来说,更大的痛苦还在后头。

排华高潮: 1882年《排华法案》

1876年,也就是佩西法案通过的第二年,国会全面调查了中国移民给美国社会带来的物质和道德挑战。

1877年,加州成立了反华的劳动党( working men’sparty ),其党魁在集会上高喊“中国人必须离开”,并提议在南方筑起一道墙,防止中国人进入墨西哥。 又过了两年,该党推动加州通过两项宪法修正案:一项是限制美国企业雇佣中国人,另一项是剥夺中国人的选举权。 同年的调查显示,加州99%的选民拒绝了中国移民。

1880年,美国派遣代表团到中国,废除《蒲安臣条约》中的移民规定,定点扫除了法律障碍。 1881年,加州颁布法令禁止“蒙古人”(中国人)和白人结婚,美西剩下的6个州很快就开始效仿。

经过各种准备和推进的激励,1882年5月6日,美国第21任总统切斯特·阿瑟( chester arthur )发表了《实施关于中国人的条约规定的法案》( Anactto ExECute Certaintreaty StiPulation ) 正式签署的通称《排华法案》( the chinese exclusion act )以法律的形式禁止中国人向美国移民,并命令各级法院不允许中国人归化。 只有6种中国人可以进入美国:1)教师2 )学生。 )旅游者。 4 )携带合法文件返回美国的工人5 )商人及其家属6 )外交官及其家属。

1882年《排华法案》。 现在,所有的美国中学生都被要求了解这一历史事件,尽管很多人不知道它的具体拷贝。

作为美国第一部比较特定种族和民族而制定并实施的联邦反移民法,《排华法》是美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之后,对中国人明目张胆的暴力犯罪直线上升。

1885年9月2日,怀俄明州约150名白人煤矿工人向华工开枪打死28人,打伤15人后,将数百名中国人驱逐出居民区,将房屋建成诸一炬。 这被称为“石泉大屠杀”( rock springs massacre )。

1887年,7名白人小偷在地狱峡谷( hells canyon )的蛇河( snake river )接近俄勒冈州一侧,伏击、枪击34名中国淘金工人,将遗体扔进河里,引发可怕的“蛇河大屠杀”( snake river )。

有趣的是,没有人因这两起反华杀戮而被定罪。 据《纽约时报》报道,“石泉大屠杀”的嫌疑人在获释当天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数百名白人男女老少为他们鼓掌。 “蛇河大屠杀”后,有媒体评论说,这是中国人自己发现的。 因为他们“入侵”了美国的金矿。 很多人处于反华的歇斯底里之中,无法自拔。

在1850-1900年美国暴力排华事件的地图上,图中的黑点显示了惨案的发生地,无一例外地出现在美西地区(图片来源: john pomfret,The Beautifulcountry Andthemidle Kingdom,NEW Yorekingdom,

同一时期,在日益激烈的排外浪潮中,其他国家的移民也和中国人一样受害,暴力不仅仅是比较某些肤色和民族。 1891年,11名意大利移民在新奥尔良市被滥用私刑的白人暴徒杀害。 1897年数十名斯拉夫和波兰旷工在宾夕法尼亚州遭到白人民兵组织的袭击、死亡和受伤。 1909年内布拉斯加州南奥马哈的希腊市被3000多名白人纵火,造成希腊儿童死亡,整个移民社区被迫搬迁。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美国工业资本主义高歌猛进,外来移民,特别是东欧和南欧移民涌入。 这样的移民工人群体不仅从空之间直接向当地保守的白人施加压力,在信仰习性方面也带来了特殊的差异,引出了所谓的“种族科学”。 其提倡者认为,新移民缺乏开拓精神,尽是“来自劣等民族的劣等者”,这些人压迫着更优秀的“本地”白人的生存/[k0]之间。 当然,在这些所谓“科学”的解释背后,没有人关心或拷问有多少印第安人业被屠宰或暴力驱逐。

因此,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反移民浪潮可以看作是美国国内种族主义者和白人至上主义者联邦法律支持下的暴力反击。 新移民无论来自哪个国家,属于哪个种族,都有可能在街道和家里遭遇无法测量的攻击和不幸。

噩梦的延续: 1882年《排华法案》通过后

在这种情况下,原本法律效力长达10年的《排华法案》于1892年延长10年,至1902年和1904年无限期延长,引发了中国1905年的抵制美国产品运动。 同年颁布的补充法案《基尔利法案》( geary act )要求所有中国移民登记拿走“居住证”并携带。 否则,你要么被处以苦役,要么被遣送回中国。 从那以后,据学者贝丝·吕威廉姆斯( beth lew-williams )介绍,针对中国移民的“边境线从边境线延伸到内陆”。

并且,美国移民法进入了所谓“本土主义”( nativism )时期,重点是排外,1917年、1921年、1924年分别通过的三部移民法是其迅速发展的重要推手。

1917年的教化法案( literacy act )以教育水平作为是否接受移民的标准,禁止16岁以上文盲移民的美国。 移民在进入美国之前必须接受测试,用母语写的普通文件必须能读30-40个字符才能被接受。 该法案还对欧洲移民进行了限制,但由于亚洲工人文盲率高,事实上阻止了亚洲工人进入美国。 因为它也被称为“亚洲禁飞区法”( asiatic barred zone act )。

1921年的《紧急配额法》( emergency quota act )确立了美国移民的“配额”,规定其他国家每年的美国移民人数不得超过1910年美国人口普查中该国移民人口的3%。 《1924年移民法》( the immigration act of 1924 )将每年移民的“配额”进一步缩小到1890年人口普查中移民人口的2%。 此后,中国赴美移民几乎中断。

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加入反法西斯战争,与中国结盟,排华法案失去了存续的政治基础,最终于1943年永久废除。 中国的赴美移民配额每年变更为105人。 1965年美国通过了《移民与国籍法》( immigration and nationality act ),废除了1921年以来基于种族和出身的移民“配额制”,中国移民重新开始进入美国,而大陆移民是在1979年中美建交以后。 近十年来,许多中国留学生到美国留学,成为改变美国华人结构的首要因素之一。 现在,美国各地都有“唐人街”( china town )。

年6月,排华法案通过130年后,美国国会通过决议,正式就该法案向中国人道歉。 对美国华人来说,这是一条迟到的公路,历史的记忆将被反复提及。 这是加州国会议员赵美心( judy may chu )的话,“歧视和偏见不会重演”。 这也是加强美国华裔身份认同的重要历史资源之一。

年6月22日地狱峡谷当时华工被杀害的地方设立的纪念碑

的历史:“白人至上”主义

二战后,人们回顾《排华法案》,常常有“非美国”的感觉。 似乎只有美国实行纳粹、种族主义、广纳移民和多元文化。 否则,和多元主义一样,“白人至上”、“种族优势”的意识形态根植于美国的社会和历史中。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才能理解1882年《排华法案》的由来,可以说是1882年至1882年美国内战后“白人至上”和种族主义盛行的结果。

许多人认为,美国内战以北方对南方的胜利告终,这意味着奴隶制度及其支持——种族主义意识形态的崩溃。 ——1863年林肯总统发表了《解放奴隶宣言》( the 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 )战后的“重建时期”,美国又通过了三个宪法修正案,向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美国公民(解放的奴隶, 但是在现实中,当时“白人至上”的思潮方兴未艾,但南方也没有种族主义。

在南方,为了抵消《解放奴隶宣言》和上述宪法修正案的影响,各州迅速通过了限制黑人自由的《黑人法令》( black codes ),剥夺了投票的权利,限制了他们的生活区域和活动方法等。 然后,成立了民间秘密组织“三K党”( ku klux klan ),用暴力手段推行“白人至上”的理念,其势力扩展到南方各州,成员中包括最高级别的政府官员。

1871年,美国国会颁布了取缔“三K党”的法令。 1882年,最高法院又裁定该法令为“违宪”。 那时,“三K党”追求的首要目标,也就是在南方恢复白人统治,已经基本通过民主党选举胜利实现,还确立了一系列旨在加强种族隔离的“吉姆·克劳法”( jim crow laws )。

顺便说一下,当时的民主党情况和今天大不相同,赤裸裸地主张“白人至上”,但实际上在1966年之前,阿拉巴马州的民主党口号是“白人至上”。 民主党和共和党“人设”转变的契机是尼克松竞选总统时执行的“南方战略”。

1896年,美国最高法院就普拉西·弗格森案( plessy v. ferguson )做出判决,同意所谓隔离但平等( separate but equal )的制度,最终为种族隔离政策和吉姆·克劳斯法扫除了法律上的障碍。

直到1915年,“三K党”才再次出现在公共视野中。 这个时候,其目标扩大到了比较所有外来移民、天主教徒和犹太人,而不仅仅是黑人。 20世纪20年代高峰期,成员超过400万人,示威、集会、焚烧十字架等活动蔓延到全美。

这个时期的“三K党”显然有各路盟友。 1915年,大卫·沃克·格里菲斯( david wark griffith,1875-1948 )执导的无声电影《一个国家的诞生》( the birth of a nation )在美国上映,但这部电影的剧本是三k党的 美化电影传播的深刻的种族主义和白人优越论,迅速在全国许多城市引起轩然大波,是今天仍备受争议的电影之一。

在1921年公开的“一个国家的诞生”海报中,封面上有英雄形象的三K党人

1916年,一位名叫麦迪逊·格兰特( madison grant )的华尔街律师兼优生学家出版了《伟大种族的消亡》( the passing of the great race )一书,题为《北欧种族优势论》( Nordic Supsing )。 美国的伟大根源是第一代白人殖民者北欧人种的优秀血统,他们认为新移民具有绝无仅有的基因潜力。 如果各国移民“继续无视种族、信仰、肤色的差异”,白人开拓者的血统将消失。 为此,他主张美国开展优生学项目。

虽然这本书不畅销,但很快就在美国的政治精英中找到了共鸣。 特别是在国会山。 来自华盛顿州的共和党议员艾伯特·约翰逊( albert johnson )在看完书后,联系上了格兰特,两人一拍即合。 这位约翰逊议员推动国会通过1924年移民法是因为事实上禁止了中国和许多国家的美国移民之路。

美国社会种族主义盛行的局面,到20世纪后半期为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在民权运动的冲击下,美国相继颁布了1964年的民权法( civil rights act )和1965年的投票法( voting rights act ),从法律层面上废除了种族隔离制度和歧视。 但是,尽管如此,“白人至上”和多元主义的意识形态斗争还没有结束。 例如,南方的密西西比州直到1995年才在1865年正式批准了废除奴隶制度的联邦宪法第13条修正案。

至今种族歧视问题仍浮现在美国人的日常生活中,许多政治家也依然在言行中表现出对这个问题的短视和忽视。 今年年初,弗吉尼亚州州长夫人带着孩子们参观州长官邸,在这期间给了两个非洲裔孩子们棉花球,他说:“你能想象自己是整天摘这个棉花球的奴隶吗? ”。 在夫人看来,这可能是场景教育。 “奴隶”这个词出现的时候,她完全没有意识到对别人来说是多么沉重的历史。

需要追溯到美国内战和重建以来的种种变化,包括目前美国社会存在的许多问题、移民问题的政治正确阶层,中国移民在美国社会的境遇也是如此,而且中国移民的命运与非洲裔等许多民族的境遇密切相关。 1882年《排华法案》后,情况依然如此。 一个中国人家庭因为特殊的境遇,在美国华裔史乃至宪法史上留下了记录。


来源:印度时报中文版

标题:“中美浮梦录”

地址:http://www.yqjqqwc.cn/ydxw/25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