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319字,读完约13分钟

作者|薛刚,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员。 本文为网易历史独家稿件,谢绝转载。

编者按:今天是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很少有人知道在八十年前的抗日战争中,这样的女性为了民族的生存上了战场。 网易历史特今天刊登了四位抗战女兵的采访记录,以纪念前往抗日战场的女性们。

一个17岁的士兵死在我怀里

时间:年9月30日

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锦桥托老站是成都社区常见的简易实用的社区养老机构,很少有人能想象1938年参加台儿庄战役的女兵居住在这里。 根据之前知道的消息,这位老太太应该是唯一健在的台儿庄战役的女兵。

她是今年100岁的王书君。



王书君女100岁

1919年11月21日出生于河北省保定市中产阶级家庭。 8岁的时候,因为有弟弟陪着,所以有了间接接受教育的机会。 后来,勤奋学习的王书君在15岁时进入保定市河北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学习。

1937年爆发全民族抗战,年仅16岁的王书君在父母的支持下,加入了有名的抗战将军池峰城所在的30军,在信阳第18后方医院成为战地护士。 1938年3月台儿庄战役爆发,王祖母所在的医院随作战部队赴战场进行战地救护。

“我们上学的时候,老师经常给我们讲国家兴亡、匹夫负责的抗战道理。 我当兵的时候,父母问我“你怕死吗?” 我说:“不怕! 虽然我不是匹夫,但我也要向国家报告。 ”。

“我们正在一个小站治疗从前线运来的伤兵。 列车马口铁是我们的病房和手术室。 当时的医疗救护设备非常落后,也没有足够的设备和药品。 伤兵伤势十分严重,轻伤者留在前线继续战斗,被抬起来的有胳膊断了腿少了头胸腹部重伤,医生和护士根本不够,车厢里惨叫不止,场面惨不忍睹。 ”。



“一个小兵,看起来和我一样大,也就是十七八岁。 他受了重伤,已经奄奄一息,所以我抱着他安慰他,在他嘴里不停地叫:杀鬼子们,杀他们! 我的心很感动,很惭愧,他不久就死在我怀里,我甚至不知道他的名字,只知道是我保定的老乡。 ”

王书君的奶奶因为健康原因,说话很慢,表情也很平淡,但是当老人说起救护兵的环节时,奶奶眼里充满了泪水,语气明显带有颤抖。

最后,我问王奶奶:你下战场的时候,心里的感受是什么?

王太太回答说。 “对不起死去的兄弟们。 我没有尽到责任啊。

二、她渴了,喝了浸在尸体旁的污水

时间:年6月25日

地点:湖南衡阳

衡东县城市建在80年代的宿舍里,住着101岁的老奶奶林曼萍。 这位百岁了但还保留着风韵的老奶奶与李立三、胡兰埂等著名历史人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林曼萍102岁

1917年1月15日出生于湖南醴陵的中农家庭,其阿姨是有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李立三。 林奶奶7岁进入小学,12岁进入省简易师范学校,进入长沙有名的明宪女子中学。

1938年11月高一学生林曼萍经历长沙火灾,被迫离开长沙回醴陵老家。 长沙火灾和日军对长沙的狂轰滥炸在林曼萍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她希望成为士兵报效国家,成为花木兰一样的女英雄。 著名抗战女子组成胡兰垄的“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驻扎在醴陵,林曼萍找到胡兰垄,自称李立三的侄女,1938年11月林曼萍加入战地服务团。

“我们到了南昌,进入了罗卓英的19集团军,首要任务是向老百姓传播抗战,另一个是去后方医院照顾伤员。 为了推进抗战,我们制作了名为《战鼓》的墙报,组织了剧团,还出演了前线的士兵们,鼓舞了他们的斗志。 为不识字的女性们举办了识字班。 ”

“我们服务团有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孩。 很多官员打了我们的主意,想和我们的团员结婚。 我们的小姐妹们在文芳阁宣誓。 不要跑鬼子,决不结婚。 后来,这些官员也放弃了。”



“1940年夏初,19集团军在赣北打了一场大仗。 军部有秘书。 因为我们阻碍了他和妻子的结婚,报复了我们的服务团。 我们的女孩们和男兵们一样打扫战场埋了尸体。 战场上的尸体上有我们牺牲的同胞,也有很多敌人。 战场上的尸体充满了原野,臭气熏天,连正常的呼吸都很困难。”

“打扫战场是一项艰巨而悲伤的任务,但最痛苦的是没有水。 周围的水沟被尸体污染了。 暂时的居住地很远,在大热天埋尸体是很辛苦的体力,很多小姐妹都口渴得受不了。 我的好朋友周文南实在受不了,去浸过尸的河沟喝了几口污染尸水的河水,结果感染后在伤寒病中病倒,被送到总部不久就去世了,18岁,我们姐妹们哭死了。”

林奶奶是个开朗亲切的老人,她的故事很细腻,很多细节都会反复跟我讲。 我怕我不擅长她浓重的醴陵口音。 老年人在讲述战地服务团姐妹们的关系和日常生活时,发现奶奶脸上充满了幸福自豪的笑容和表情,那段经历是林奶奶一生中最清晰的记忆。

奶奶:面对这么多死者,你害怕过吗?

林太太说:“我不害怕! 只是心里很难过。 很多是我们的同胞,因为他们为我们牺牲了。

三、一路流亡把我变成了坚强的女性

时间:年5月15日

地点: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

江岸区黄埔雅苑是武汉长江二桥附近的中高级区。 小区里的居民经常看到相貌清秀、衣着时髦的女性在小区里散步,但很少有人知道她曾经风姿飒爽、是打雷的中尉教官。



黄玲女

2019年1月1日,以98岁高龄去世

1921年1月24日出生于江西南昌的官家。 3岁时父亲去世,被寄养在南京祖母家。 祖母家经营着南京当时最大的瓷器行“蔡瑞堂”。 黄玲的祖父姓蔡,因为当时掩护革命先驱黄兴,黄兴给原瓷行改名为“蔡保兴”,生意兴隆,家境殷实。 黄玲从小被爷爷奶奶宠坏了,成了名副其实的“小姐”。 黄玲的小学在家请家教读完,15岁在南京水西门附近的安徽中学读中学。 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南京屡遭日军轰炸,瓷业生意每况愈下,黄玲与家人一起开始了三年多的流亡生活。 流亡途中的苦难,深深地铭刻着黄玲,她也获得了真挚的爱。 1941年黄玲流亡重庆,1942年结婚。 1943年成为母亲的黄玲号召参加重庆青年服务总队的女干班,毕业后留任女干班区队长兼教官。

“我小时候很任性,很固执。 家境好,因为父亲早逝,祖父母让着我,把我当掌上明珠一样疼爱。 我上学的时候也经常逃学,到街上玩,老师和家长都没办法,把我宠坏了。 我那时是个不擅长工作的小姐,穿着衣服吃饭开口。 ”。

“从南京出来,我们先向江西吉安跑去,途中经常看到鬼子的飞机来轰炸,途中炸死受伤的老百姓。 血肉模糊,尸体遍野,景象惨不忍睹。 我们出来的时候带了一些钱,但是很快就花完了。 之后,我不得不靠乞讨维持生活。 幸运的是,大多数情况下,当地人也非常同情和帮助了我们的流亡难民。 我们从江西经过湖南,最后到达重庆。 这条路的流亡经历,从根本上改变了我的人生,从富裕的女性变成了吃苦耐劳、独立自强的女性。 ”。

“我和老师认识是因为国家感情和抗战的缘分,他是湖北人。 当时他是和我们一起流亡的学生,比我大六岁。 他们在流亡途中组成队伍,帮助军队抢夺抗战物资,帮助流亡难民,并命名为“战乱团”。 我们认识到相爱的时间大约有三年,但他们经常往返于前线和后方之间,所以我们实际在一起的时间很少,只能通过寄信的方式进行联系。 我几乎每天都期待着有他的消息。 我祈祷他能平安地回到我身边。 战争的进行和事件局的紧张,使得我们甚至不能和对方谈结婚的要求。 那时,唯一的想法就是让鬼子逃走,国家才能和平,拥有自己的小房子。 ”。

“我是女干班的第一届学生。 入伍前就参加了抗战的工作。 在重庆南岸劳动学校当助手,教哪个工人的孩子文化,推进抗战,我们经常组织学生表演,唱歌为抗战募捐。 后来高射炮学校占了我们学校的地址,我的工作失踪了,正好赶上女干班招生,我就报名了。 我们第一期有45人。 最年长的40多岁了。 我很年轻。 都是有知识的女性。 学习训练和男兵一样的要求,生活虽然艰苦,但是各自快乐认真,想快点去前线报仇! 我们平时几乎不吃肉。 我记忆中吃肉最痛快的一次是冯玉祥给我们女干班送来了大猪肉。 可以说我们举行了牙祭。 ”。

“女干班也多亏了蒋纬国。 因为他也是青年服务总队的学生。 宋美龄等高级官员也经常来我们这里探望、交谈,鼓励我们好好学习、为国家服务。 毕业时蒋介石亲自参加了毕业典礼,给我们讲了训话。 1945年8月15日,得知胜利的消息后,大家疯狂地高兴,多次投掷队长,大街小巷充满了鞭炮声、欢呼声、签名。 ”。



黄奶奶是个很儒雅亲切的老人,她的话细腻婉转,很少夸张或过分的表情。 可以看出是有良好教育背景的老人。 但是,从奶奶平淡温情的故事来看,很难想象老年人曾经有过什么样的苦难经历和执着的感情。 无法想象当教官时的严厉和气质。

我问黄奶奶:你这些艰难而光荣的经历,为什么不想多和别人谈谈?

黄奶奶说:“没什么好说的! 比我的困难和受害者还要多呢。 我这点儿事件不齿。

四、我当兵是为了和他结婚,然后我等了他40年。

时间:年11月30日

地点:云南大理

大理古城位于大理市以南60公里处,红河源头巍山县,仍是一座较为完整的棋盘结构明清古城。 在面对古城街道的商店旁边狭窄的小门上住着一位历经磨难的传说中的女性。 她是陈缨云婆。



陈缨云女92岁

1927年12月19日出生于云南大理巍山县的药店业者。 3岁在政府工作的父亲离开故乡,飞黄腾达,奔波于楚雄之间。 一边不断移动一边完成小学学业,1942年在腾冲县的女子中中学毕业。 不久,日军占领缅甸,越过中美边境起飞。 陈婆一家逃离县城只躲在乡下的桥头、界头一带。 父母认为这样让女孩在自己周围逃亡不长,通过熟人的撮合,把年仅16岁的陈缨云许配给了当时驻扎在附近的预备2师部军需官李伯如。 陈缨云也就此入伍,加入了预备2师的战地服务队,成为女护士,经历了1944年滇西反攻战。 1949年陈缨云的丈夫为了追随李弥去了缅甸,从那时起就没能回到大陆。 那年陈缨云22岁。 之后,陈缨云一个人带着孩子,等了丈夫几十年,通过各种途径得知丈夫李伯如到了台湾,并与之取得了联系。 但是,由于身体原因,李伯没能马上回乡团聚,很遗憾不久李伯就遗憾地死了。 陈缨云也在1949年分手后再也没能见到丈夫,到现在已经过去了70年!

“我当时很喜欢唱流行歌《秋水伊人》,每天都唱,所以有一天阿姨对我说。 “看着你这一天唱歌,唱着自己逃跑吧。 妈妈昨晚把你许配了。 你不知道吧? 你知道昨晚来家里吃饭的客人是谁吗? 我是来预约你结婚的。 马上结婚! 这让我想起了第一晚,父母在家宴请,只杀了老母鸡吃。 他们约了我结婚,吃鸡,我不吃鸡不小心结婚了,我从没见过那个男人。”



“我想如果成为预备2师团的话,一边是军属一边也参加抗战,于是报名了战地服务队。 在战地服务队我们学习文化,推进,练习射击,学习绷带和救护,副师长专门给我送了短长枪。 那把枪坐在后面力气很大,肩膀疼了。 我们必须去战地医院为伤员服务,给他们洗脸换药,安抚他们。 这些伤兵对我们也很好,很少生气。 ”。

“我们的生活很辛苦,总是大碗里放盐,很少吃的时候。 女性士兵也没有特别的照顾,经期来了也没有纸,只拔掉一点山蒿使用,行军中血就流到脚后跟,出现了血迹。 部队攻击高黎贡山时,伤亡最大,我们在前线救助伤员,每天面对的都是死者,没有害怕过,有习性。 我个子小,抬不起伤员,只能拖着,有时掉进战壕里,自己爬不上去,必须有人拉着我。 急救药物也非常少,最好的药物是治疗疟疾的奎宁,伤口的解决只需要用红水银碘酒简单擦一下。 ”。

“我丈夫是浙江嘉兴人,毕业于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排到36师,参加淞沪抗战和南京保卫战,他经常给他们讲他们是怎么从南京市逃出来的,他们从长江游泳,川 我丈夫是个不怕死的军人,战争很勇敢,师长顾葆裕很喜欢他,经常称赞他。 因为是父母包办的婚姻,所以我一开始对丈夫不好,经常用冷漠的眼光看他,但他对我很好,经常把苏轼的诗抄给我看。 我们不在一起的时候也经常给我写信。 我也总是不发脾气。 后来,听了他很多战争故事之后,开始崇拜他,尊敬他。 在我心中他是个大英雄。 ”



“1949年末发生了云南起义,丈夫已经离开部队和我回到巍山县。 他的前部队被解放军解散,几个长官逃到巍山县来找他,和他一起到滇南疏散第八军李弥。 我丈夫是个非常重视军人荣誉的人,他认为长官既然亲自来找他,就必须听从长官的安排。 但是,他心里很舍不得我和孩子。 因为我们结婚后在一起真的过了自己的小日子还不到五年。 那时,我们已经有孩子了。 我记得在他决心离开的几天前,几乎一有时间就抱着孩子,一句话也不说。 当时他只知道和那几个长官去缅甸,说是做小生意,时间不长就回来了,我想他自己也不知道它再也回不来了。 ”。

陈婆是一位非常朴素、精致的女性,说话快、说话快、性格直率。 和婆婆交流的时候可以感到很轻松轻松。 虽然她的经历那么传奇而叹息,但在婆婆的脸上只能看到刚毅坚定的表情。 谈到和丈夫分手后等了几十年的痛苦时光,婆婆自豪地指着周围的女儿说。 “看着他们长大成人,我觉得健康快乐,什么都值得!

最后问陈婆:你的一生如此坎坷,如此艰难,你现在后悔过吗?

陈婆婆笑着说:“我不后悔! 我丈夫是抗战英雄,军人,我理解他。 我能为他带走大他们李家的子孙,他一定会用天灵祝福我。



来源:印度时报中文版

标题:“哪些走上抗日战场的女人们:抗战女兵访谈札记”

地址:http://www.yqjqqwc.cn/ydxw/25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