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661字,读完约9分钟

本文摘自《进击的智人》,作者:河森堡,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活人献祭

对商朝人来说,风调雨顺、战胜敌人、粮食丰收、狩猎成功、分娩顺利等,都是正向奖励,这种奖励同样会加强和固化商朝人的随机行为,但他们的随机行为有那么多

也许是因为贫穷,但在贫穷的环境中,这种野蛮的行为可以实现逻辑上的自洽。

商朝已经开始农业生产,但由于农业技术快速发展水平低下,高产作物尚未引进我国,所以商朝人普遍缺乏食物,从考古证据中可以清晰直观地看到。


吉林大学历史学博士原海军上将在自己的博士论文中详细叙述了他在殷墟小型墓地埋葬中的发现。 埋葬在殷墟小型墓地的一般是商朝平民,作为人口比例最大的社会阶层,这些平民的健康水平可以直观地反映整个商王朝社会快速发展的概况。

考古结果表明,商朝平民多营养不良,原博士统计了殷墟墓内多孔性骨肥厚( porotic hyperostosis )的发病率。 多孔性骨肥厚是枕骨、额骨、头顶骨中可见的多孔性损伤,缺铁性贫血是造成这种损伤的首要原因。

根据样本统计结果,从殷墟小墓采集的38个男性样本中,37个有多孔性骨肥厚,比例超过97%,30个女性样本中24个有损伤,比例为80%。 用原海军博士的话来说,“缺铁性贫血可能被认为在殷墟墓的居民中普遍存在。” 这种缺铁性贫血与饮食引起的营养不良密切相关,相对来说,肉食中的铁元素比谷物中的铁元素丰富,容易被人体吸收,因此如果一个人长时间缺乏肉食摄入而过度依赖谷物,很可能会导致缺铁性贫血。

除此之外,前海军陆战队博士还发现了另一个更直观的例子,表明商朝普遍存在严重的不足。 那就是牙釉质发育不全( enamel hypoplasia )。

牙釉质发育不全是牙釉质矿化不良引起的,常在人的牙齿表面留下沟槽和孔,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营养不良。 现代医学往往把牙釉质发育不全视为青少年身体发育停止的征兆,统计表显示任何身高低于平均水平的个人都伴有牙釉质发育不全。

根据殷墟墓的样本,牙釉质发育不全普遍存在于商朝平民中,36个男性样本中28个牙釉质发育不全接近78%,而女性29个样本中23个有同样的健康问题。 前海军士兵博士直观地总结了这个数据。 “(这些数据)可能是当时食物供应不足,但营养不良的状况在人群中普遍存在,人们的生存压力依然很大。”


图为人头洞,摄于殷墟王陵遗址

由此可见,商朝食物长期普遍处于匮乏状态,这种大背景使人们对可能固定、强化的随机行为产生定向筛选,无法应对压力不足的随机行为都无法维持,无法应对压力不足的行为,十分残忍 想象一下,商朝人烤好身体后,不巧下雨,干旱已久的田地滋润了。 这样,商朝人就像鸽子一样,把焚身人和雨这两个没有关系的事情确立因果关系,形成迷信。 而活人祭祀多少削减了一些人口,无论是当地人还是战俘,都减少了粮食消耗,人口压力减弱,正好应对了粮食短缺的困境,所以,这种残酷的行为通过贫困环境的筛选,被随机降临的鼓励所加强和固化。

所以,我认为活人祭祀的本质是在贫困的环境中经过筛选,通过随机出现的奖励事件而固化,强化的迷信行为。

殷商王朝的谢幕

商朝殷过后一段时间,气候很潮湿,很温暖。 竺可桢认为殷墟时的年均气温比现在高2度左右,和今天长江流域的气温一样。 那时的中原大地还是亚热带雨林,今天奔波于河南灭绝的犀牛和大象,那一年在殷商王朝的领土内乱跑。 殷墟曾经出土过一具小象骨,脖子上还挂着铜铃,证明了它是被人类驯养的小象,充分看到了当时的商朝人与大象密不可分。 另外,在oracle中,“很有价值”的“为”字看起来单手牵着大象也是很有意思的现象。


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中,农作物往往有更好的收成,更多的粮食储备意味着更多的人口、更多的劳动力、更大规模的军队,在殷商后期的历史中,殷商王朝迅速扩张,马拉着二轮战车四处奔走,一群俘虏再次斩首。 我整个王朝一定很自信,很高涨,他们相信自己牺牲的鬼神会永远祝福自己。

但是,到公元前11世纪左右,中国再次迎来了气候的寒冷,伴随着寒冷的干燥也在继续。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朱彦民介绍,甲骨文记载,商朝后期卜辞中,“磷”字出现的频率明显。 “磷”这个字在甲骨文里看起来像身体在火焰上烤着一样。 其意义是烧人,是活人祭祀之一,首要目的是求雨。 商朝后期更多的烧人记录意味着当时的气候整体转向干旱,焦虑的商朝人不断烧人祈雨,可以想象寒冷和干旱给古代农业生产带来的威胁有多大。

粮食减产会导致粮食短缺,粮食短缺会摧毁整个王朝的人心,瓦解军队的后勤,而且被饥饿逼得走投无路的各地方国诸侯也会冒险,挑战中央王朝的权威。 在古代社会,饥饿和反叛经常随大流,殷商军在王朝末期被镇压,但他们数百年来崇拜的鬼神终究要抛弃他们。

商朝忙于应对各方面的战争之际,居住在陕西周原一代的周族认为时机已到,在周武王姬发的领导下,不满殷商的各路诸侯聚集在牧野讨伐商军。 由于主力部队还在东南激战,未能及时支援,殷商末代君主周王不得不赶紧武装奴隶投入战场,与士气高昂、同样装备先进坦克的周朝联军相对应。 但是,商周王忘记了自己是如何对待哪个奴隶的,忘记了哪个奴隶被斩首,断肢前绝望地哭泣,忘记了商朝人是如何虔诚地把奴隶们的血肉牺牲给鬼神的。 周朝联军大兵压迫边境之际,虚无的鬼神没有祝福残暴的殷商一样残暴的迂回曲折的国王。 被鬼神“吃肉喝血”的万千生灵如何为殷商而战?


奴隶们临战翻身,殷商王朝的灰烬消失,绝望之下的迂回曲折的国王站在高台上,望着无尽的河山,燃烧着自己燃烧的火焰,就像为了求雨而“燃烧”的人的牲畜。 从某种意义上说,殷商的君主成为了这个王朝灭亡前最后向众神献祭的人。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古代中国展厅里,有一件文物目睹了殷商的灭亡,即青铜利簋。 那是一排内壁碑文,照亮了中国先秦史的大半。

周之后的一点点历史文献,例如汉代的《史记》,对牧野之战的记述非常可疑。 据司马迁称,在牧野之战中,周四万联军击退殷商70万奴隶军,最终倾商王朝全体,双方参战总人数达到74万人。 稍微研究商周文化的考古学家说这个数字太奇怪了。 20世纪中叶的解放战争中发生了三场有名的战役。 其中淮海战役是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的决战。 无论是20世纪中叶的生产力水平,还是4亿人口基数的国家,国民政府都无法动员74万人参战。 更何况是3000多年前的河南省郊区? 商朝和周朝都绝对不能动员74万人参战。

这个数字太夸张了,有些学者说历史上很可能没有牧野之战。 这可能是后来周朝政府的政治推进,为政权增加合法性的故事。

但是,1976年,青铜利簋出土,其内壁铭文用无可争辩的事实表明确实发生了牧野之战(碑文没有记载具体的参战人数),因此,这件文物是中国古代一次灭国之战的直接见证。 青铜利簋见证了延棉五个半世纪殷商王朝的灭亡,也见证了近八百年周王朝的开拓。 这是夏商周断代工程最重要的文物,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分为前后两部分。

大家走到国家博物馆的青铜尖檐展示柜前,就会看到展示柜上面的展示板。 上面有尖锐的胡须内壁碑文的拓本。 注意一下,从右边数第二排的第一个字看起来像猫。 有一个大头,两个耳朵,下面长着四条腿,但是那个字不是“猫”而是“鼎”。 第二排的第一个字和第一排的最后一个字合起来念成“岁鼎”。 “岁”是指木星,木星绕一周大约有12年,所以将其称为岁星。 “鼎”字意味着“正当中天”,“岁鼎”字加在一起意味着“木星运行到天空中最高的位置”。 青铜器的第一句话是“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翻译成白话就是“周武王征讨商朝甲子日清晨,木星运行在天空中最高的位置”。 这对研究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学者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线索。 因为天体运行有自然规律,通过数学模型不断追溯,可以知道“岁鼎”这一日文现象出现的具体时间。

考古学家首先用碳-14将西周初期的遗迹定为退休年龄,将商周边界的时间大致定在公元前1050年至公元前1010年的范围内,然后天文学家追溯分解这个时间段内的天象,综合“甲子”和其他文献线索,使牧野之战成为一个时间、一个

也就是说,公元前1046年的一个早晨,东征商周王的周朝联军在遥远的天空中,看到了木星中天的景象。


华夏时代灭国之战的时间线索,居然在苍穹的星辰大海中闪烁,之后,我们的祖先被金属复制品刻在青铜礼器上,就这样,“宇宙”、“上古”、“灭国”、“铭文”三个词被串联成了一个文物。

环境的巨大变化带来了大范围的贫困,贫困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葬送了殷商。 在古代华夏大地上,冥冥之中也许真的有神,但再也保护不了殷商,所以故意转动星辰,为这个王朝安排了意义重大的葬礼。

殷商灭亡后,周朝人建立了新政权,此前任何残忍血腥的恐怖回忆都与商朝国王一起被彻底埋葬。 从周朝开始,中国人逐渐摆脱了对鬼神的疯狂崇拜,以道德和礼制构建了整个社会,此后的几千年里,世俗力量一直占据着中国社会的统治地位,华夏大地上再也没有出现过政教一体化的全国性政权。

今天,统治这片土地的不是曾经什么虚无缥缈的鬼神,而是成千上万的普通民众。


来源:印度时报中文版

标题:“血腥的文明:"祭祀品"的反抗导致商朝灭亡”

地址:http://www.yqjqqwc.cn/ydxw/26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