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090字,读完约15分钟

作者阎滨、网易历史专栏作家为《凤凰周刊》、《国家人文历史》等多家媒体撰写时政、历史、军事类稿件。 本文为网易历史频道独家稿件,谢绝转载。

年11月30日,美国前总统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去世,享年94岁。 白宫星期六早上宣布,特朗普将参加为布什举行的国葬,他评价说:“布什领导我们国家结束冷战,作为总统,为之后几十年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布什的一生是典型的美国东部权贵集团成员的缩影:祖先在美国独立前来到新大陆的英格兰新教移民珍珠港事件后,刚满18岁就参军打仗,不死的战后,家人以前传到耶鲁大学,后来到家里。 毕业后去德克萨斯荒凉的地区投身新的石油业,在那里获得财务自由,说明自己能力的生意成功后,放弃生意。

经过60年代不顺利的选举经历,布什在尼克松时代进入美国权力中枢,担任联合国大使、中国联络处主任(当时中美还没有建交,相当于驻华大使)、中情局局长等职。 1980年,布什明智的选择成为里根的竞选伙伴,希望他成为副总统。

8年成为副总统后,布什于1988年战胜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杜卡斯基州长,成为美国总统的继承人。 在美国历史上,很少有副总统能走出前任的阴影,作为在任的副总统成功地赢得选举“转正”。 如果不是前任在非命继任总统去世后赢得选举连任的总统,除了早期的亚当斯和杰斐逊,只有布什做了。 二战后的13位总统中,除了被暗杀的肯尼迪和异常继承人杜鲁门、约翰逊、福特外,只有卡特和老布什两人干了一次,被选民赶出白宫。 从这两点可以看出,布什赢得选举并不容易,干了四年也下台了,其背后也并不容易。

1989年初,布什接管了一个非常理想的局面。 虽然经过里根时代8年的结构调整和大规模赤字财政刺激,美国经济仍在波动,但总体局面比1980年好得多,卡特留下的两位数通胀率和失业率消失了。 内政方面困扰整个六七十年代的不稳定局面已经结束,整体趋于稳定。

外部环境更是形势大好,卡特下台的时候,美国曾经四面楚歌,八方受辱,伊朗列维政权倒台,新政权上台后,美国大使馆全体人员为人质,霍梅尼直接做了庚子年的“老佛”做不到的事。 苏联入侵阿富汗,红旗插入非洲,古巴、越南也被苏联煽动,在非洲、拉美、东南亚到处煽动。

但里根卸任时,美苏实力发生了根本变化,对此,苏联签署《中导条约》才进行了大规模裁军,不附加要求美国对等裁军的条件。 苏联在东欧、阿富汗、非洲、中南美有全面收缩的迹象,实际上在冷战中被打败了。

布什在之后的四年任期中,像二战后的杜鲁门一样,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里根领导美国赢得冷战,布什享受胜利的果实,安排战后的世界秩序。

与一般人想象的相反,布什政府并不是没有里根“里根时代”的延续,但实际上布什上台后在另一个班底,全面取代了以里根 “加州帮助”为中心的军队。 布什不仅提拔了自己,还特意引进了共和党内与里根不相交的福特时代遗留下来的散兵游勇的一部分。 例如,国务卿詹姆斯·贝克、国防部长理查德·切尼和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布伦特·斯科特·克罗夫特曾是福特重臣。

布什从政后,曾担任联合国、中国、中情局的经验,对外交和战术问题感兴趣,对许多纷繁的内政和社会问题感兴趣。 80年代末变幻莫测的国际形势,为布什提供了一个手脚并用的精彩舞台。

布什上台之初,面对的是菲律宾的政变。 1989年11月,科拉松·阿基诺夫人政权遭遇第五次军事政变。 当叛军准备攻击总统府时,布什应阿基诺夫人的请求,让驻菲美军的旧f-4鬼战斗机起飞,在马尼拉兜了两圈空震撼了叛军。 叛乱很快就停止了,这次美国没有像过去那样用刺刀把海军陆战队卷入前殖民地国家的内政。

布什选择支持阿基诺夫人,但她为了赢得民心,没有迎合布什。 菲律宾人一直在谋求全面回收驻菲美军基地。 菲律宾苏比克湾海军基地和克拉克空军基地是二战后美国在西太平洋最重要的海空军基地,在美国全球战术中占有重要地位。 但是菲律宾人把美军的存在视为耻辱,经过多年的斗争,布什和阿基诺夫人于1991年达成了废除美菲军事基地的协议,结束了美军1899年以后在菲律宾近100年的存在。

1989年底,他入侵巴拿马。 巴拿马国防军司令诺列加是美国电影和美剧中常见的装腔作势的贩毒绑匪无处不在的拉美军阀的头儿,最重要的是,他不听华盛顿的问候。 布什下令美军入侵,武装“处理”诺列加。 这是“门罗主义”提出后,美国最后对拉丁美洲实行“炮舰战术”实现政权更迭。 与以前的多次干涉不同,布什在杀死诺列加后,既没有要求改变美国1977年签署的归还巴拿马运河的协定,也没有要求裸体干涉巴拿马随后的选举。 1994年,巴拿马修改宪法,废除军队,1999年美国按期归还运河管理权,年,巴拿马与中国建交。

整个冷战时期,历届美国政府最优先考虑的不是国计民生,而是苏联的战术和不打核战争的问题。 核阴影下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是悬挂在全人类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从1947年乔治·凯南提出对苏联的“遏制战术”开始,历届美国总统都提出了不同的战术,但本质上是继续执行“遏制战术”来对付苏联。

布什上台后,指示他非常欣赏的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罗伯特·盖茨带着专家全面制定新的对苏战术。 盖茨是职业情报官出身,长期在中情局工作,布什上台后,兰利(中情局总部所在地)的人很高兴。 事实上布什是中情局历史上短暂的过客,但确实从这个部门提拔了一批人(布什后来提拔了盖茨局长,在布什时代担任盖茨国防部长)。

盖茨作为中情局苏联问题专家,倡导“超越克制”的新战术,使美国疏远苏联,积极与苏联发展迅速全面的关系,使苏联实现“自由化”,将苏联融入“国际大家庭”,融入国际社会 1989年5月12日,布什在德克萨斯农机大学发表演讲时正式提出了这一新战术。

冷战坚冰于1989年开始迅速融化,波兰最初变色后,东欧各国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下,两德重新统一,华约集团不复存在。 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等游离于华约集团之外的社会主义政权也未能幸免。 到1990年,波罗的海三国要求独立复兴的市民运动进入高潮,苏联自身也拉开了解体的序幕。

布什面对急剧变化的国际形势,应对自如,不失风格。 东欧剧变中,各国发生政权更迭,罗马尼亚流血,南斯拉夫爆发内战,其中最多、最复杂、范围最广的是两德统一问题。 东德政权垮台后,两德统一已经是全体德国人的共识,但分裂后的德国是二战结束后雅尔塔体系在欧洲建立的战后秩序的最基本之一。 德国人讨厌东西分裂的事实,想再次变成同样的东西,但在欧洲其他国家,疑问越来越大。

统一的德国,是留在北约还是保持中立? 德国东部的领土问题怎么处理? 这两个问题让苏联和法国很烦躁。 苏联及其后的继承人俄罗斯、法国在二战中遭受了德国的侵略,最害怕德国的统一。 苏联不想看到统一的德国留在北约内部。 但是,与领土问题相比,新德国是否会逗留在北约并不重要。

德国东部的西里西亚地区战后分为波兰,以前流传的东普鲁士地区成为苏联的加里宁格勒州,德国人可以比较和平地看到巴西利亚地区。 毕竟那是波兰三次分割后带来的战利品,但东普鲁士不一样,那里是普鲁士的老巢,首府康尼斯堡是康德的故乡。 失去东普鲁士的德国,就像被阉割了的公鸡。

布什在关于两德统一的外交斡旋中发挥了重要意义,西方美英法三大盟友中,面对法国的激烈反对和英国的冷漠,布什是最坚定支持德国总理科尔的人。 布什认识到德国的统一是不可避免的,统一后的德国当然应该留在北约内部,但新德国只有消除苏联的担忧,才能支持苏联的统一。 要寻求苏联的支持,最重要的是德国尊重东部领土的现状,永远放弃对东普鲁士的想法,继续谈判东德驻苏联军队的进退问题。 最终,在布什的支持下,德国顺利获得了苏联的支持,处理了统一问题。 1990年10月3日,两德正式统一。 布什去世后,德国总理默克尔的唁电特别强调,德国人不会忘记布什为两德统一做出的贡献。

东欧剧变后,苏联也陷入绝境。 1991年苏联党政军内部强硬派发生“8.19政变”,试图用斯大林式的旧方法拯救联盟。 政变几天内戏剧性失败,叶利钦在群众欢呼中击退政变军队,苏联开始全面崩溃。 布什在这个过程中确定,美国要求的首先是不干涉苏联内政,不要让苏联内部各派的内斗尘埃落定,不要留下历史的把手。 其次,美国支持苏联保证苏联核生化武器不失控、不外流的事业;第三,美国尽最大努力防止苏联陷入全面内战。

最终美国在应对苏联解体的过程中,基本上实现了布什设想的这三个目标,一点地区性的流血冲突,如德涅斯特河左岸、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和南奥塞梯、塔吉克斯坦等内战不可避免,但苏联整体和平解体, 俄罗斯和乌克兰相关的历史后来确实被引爆了,但那是布什退役多年之后的事。

1991年底,克里姆林宫空镒斧红旗缓缓落下时,满载美国人道主义救援物资的运输机也在风雪弥漫的莫斯科机场缓缓落下。 即使是新俄罗斯最具批判性的强硬派,例如吉列诺夫斯基这样的人,也很少对布什在苏联解体期间的中立政策提出控诉。

1990年8月,萨达姆宣布突然入侵科威特,成为伊拉克第19个省。 熟悉石油领域的布什敏感地感到,美国深入介入中东事务的时机已经到来。 战前,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存在非常有限,伊朗巴列维政权垮台后,美国在中东只剩下以色列盟友,而以色列和阿拉伯阵营如水火不容,美国成为沙特阿拉伯等国有限的军售之一 1973年的石油危机给美国上了一课,华盛顿深切认识到确保能源安全的战术意义。

就像当年杜鲁门面临朝鲜战争爆发一样,布什占据天时地利人和,果断宣布美国的目标简单而确定,并命令萨达姆立即全面退出科威特。 之后,布什应沙特国王的邀请向沙特派遣了美军。 很快,美国成立了保卫沙特阿拉伯、解放科威特的国际联盟。

与当时的朝鲜战争和之后的伊拉克战争不同,这次布什通过外交努力得到了苏联的支持,保证了中国不会对安理会投反对票。 最终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允许美国和多国部队释放科威特武力。 1991年1月17日,“沙漠风暴”的行动打响。 在40多天的战斗之后,科威特全境解放,多国部队与伊拉克停火。

海湾战争是一次巨大的胜利,使美国完全摆脱了越南战争失败的阴影,全面恢复了在国际舞台上的信心。 美国藉此与阿拉伯世界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布什的个人声望也达到了顶点。 但多年后回顾,从政治决定的立场来看,布什赢得的胜利并不完美。

美国战后与萨达姆·草草签订停火协议时,伊拉克南部什叶派起义,布什模糊了这一态度,除了说出空的话外,支持什叶派起义也是新战败的伊拉克军队镇压起义 结果,美国在伊拉克南部建立了美国规定的禁飞区,实施了伊军战斗机无法起飞,但可以用武装直升机镇压什叶派的奇怪政策。 这让萨达姆很困惑,但他至死都不明白布什为什么要单边停火。 不是让多国部队直飞巴格达吗?

布什的想法是联合国允许美国解放科威特,不允许多国部队越境入侵伊拉克实现政权更迭。 从这个角度来说,布什的决定是有道理的。 但萨达姆表示,海湾战争后,他面临国际制裁,但仍在继续执政,两年后,布什下台。 萨达姆仍然掌权,按照阿拉伯世界的标准,他对萨达姆是胜利的。

海湾战争只是实现了解放科威特的目标,但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问题。 布什对中东缺乏认识,没有明确的中东战术来定位美国在中东的地位,构建战后的中东秩序。 美军进驻了沙特阿拉伯,但战后没有立即撤退。 阿拉伯世界一直以来都对西方抱有深深的担忧,沙特阿拉伯出现了美军的固定基地,很多人感到愤怒。 拉登立志反美的原因之一是他讨厌驻扎在沙特阿拉伯的美军。 虽然与美国萨达姆的关系无法处理,萨达姆输掉了战争,但从未放弃寻求继续反美的各种手段。 据说布什在海湾战争中的胜利,填补了后来9.11事件和伊拉克战争的导火索。

在地球的另一边,布什也犯了致命的错误。 1989年,最后一支苏联军队撤出阿富汗,中情局在阿富汗10年的战争中秘密支持了反苏联游击队。 这是美国情报史上最合算的投资,表明美国仅提供了十几亿美元的援助,就拖累了苏军十万大军,阿富汗最终成为绞死苏联的绞刑之一。

苏联军队撤出后,华盛顿迅速失去对阿富汗的兴趣,滞留在美国的情报人员表示,阿富汗内战加剧,苏联支援的傀儡政权不是早晚,美国只支持反圣战者中不反美的部分,各种反圣战者 如果美国不影响阿富汗战后,这里很快就会陷入全面内战,未来的局势将是无法预料的。 布什不应该重视阿富汗,他可能认为那里没有重要的资源,也没有战术价值——冷战已经结束,苏联不再是美国的敌人。

最终,布什决定袖手旁观阿富汗。 自毁,美国驻地协调员几乎全部撤离。 克林顿政府继承了布什的政策,阿富汗几年后被塔利班控制,本拉登的基地组织在那里建立了训练所。

克林顿有机会改变布什对阿富汗的忽视,弥补这一政策的灾难性后果。 在另一个国家,布什会踏入未知的泥沼,克林顿会撞到枕骨而流血。 冷战时期,勃列日涅夫在70年代“红旗刺入非洲”的浪潮中扶植独裁政权。 索马里的西亚巴雷特就是其中之一。 苏东剧变后,这些政权失去苏联老大哥的庇护后,纷纷垮台,西亚的巴雷特也被反对派推翻。 索马里陷入了几个大部族武装斗争的内战。

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要求各派停火,批准派遣维和部队。 cnn传达了灾民饿死的悲惨画面,奥黛丽·赫本这样的大明星也前往索马里掀起波澜,美国舆论立刻沸腾起来,向白宫求情。 布什在任期最后一个时期宣布忙于联合国的行动,除此之外,美国还将向索马里派兵,执行代号为“恢复希望”的人道主义援助任务。

布什对索马里不感兴趣,对派遣美军执行临时人道主义救援行动不感兴趣。 这不过是舆论压力下的决策者机会主义的动向,将来会怎么样? 没有人认真考虑过,布什出兵的时候,没有制定撤出战术,克林顿这个呆呆的脑袋很快就会接替总统,这将成为下一届政府的责任。 索马里的“黑鹰坠落”事件严重困扰了美国。

纵观布什的4年任期,面对东欧的巨大变化、苏联的解体、冷战的结束,结束了持续40年的世界大战的恐慌,这是布什最大的功劳。 他领导美国战胜海湾战争,使美国充满信心,但美国也深深卷入阿拉伯世界的纠葛,揭开了此后持续20多年的反恐战争的序幕。

面对第三世界的各种雷区,布什明智地没有使用以前流传下来的“加大胡萝卜棒”的政策,而是妥善解决了与菲律宾、巴拿马等后院国家的关系。 但是,他的第三世界施政方针缺乏解决苏联东欧问题那样明确的战术,整体上缺乏善。 美国像敝履一样抛弃阿富汗,终于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布什也顶不住国内舆论的压力,卷入索马里冲突,当cnn传来美军士兵被裸体尸体拖着走在街上的画面时,新白宫的主人屈服于善变的舆论,迅速撤离。 本·拉登受此启发,认为美国软弱无能、备受欺凌,连仅有18人战死的代价也无法承受。

在世界格局发生根本变化的时候,美国国内不怎么样,经济衰退,赤字高企,通胀率和失业率都维持在高水平。 1992年的洛杉矶暴动使布什失去了民心。 在这次大选中,经济问题成为布什的“阿基里斯之脚”,克林顿抓住这个软肋最终赢得选举,在两人的电视辩论中,克林顿说:“笨蛋! 是经济问题! ”( stupid! 国际奥委会! )传世。


来源:印度时报中文版

标题:“老布什的政治遗产:见证欧亚剧变,功过留待后人评”

地址:http://www.yqjqqwc.cn/ydxw/26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