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955字,读完约12分钟

苏州和北京两地法院做出的看起来截然相反的判决,再度把稻香村推向风口浪尖。从历史源流来看,苏稻明显在北稻之前出现。可两家稻香村的恩怨纠葛,可没这么简单。


争议10多年后,南北稻香村的对决随着两报的判决的下达……更加迷茫了。

10月12日,苏州工业园区法院作出苏州稻香村食品有限企业诉北京稻香村食品有限责任企业侵犯商标专用权纠纷案的一审判决:北京稻香村立即停止侵犯商标权行为,并立即在其生产销售的糕点商品包装上采用“稻香村”复印件标志,造成苏州稻香村经济损失和合理支出人民币115元。

但仅在一个月前,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就对双方侵犯商标权纠纷和不正当竞争案件作出了一审判决。 判决责令北京苏稻企业、苏州稻香村企业停止在“粽子、月饼、糕点”等商品中采用“稻香村”商标,赔偿原告北京稻香村企业经济损失3000万元等。

这两个乍一看冲突的判决到底有什么奥秘呢? 苏州北京到底有多少个“稻香村”? 这种商标冲突的锅,最终应该由谁来背?

有几个稻香村

不管北京人愿不愿意,北京稻香村和苏州稻香村都来自苏州。 据记载,苏州稻香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73年,正式在苏州开店是在1864年左右。 店名叫“苏州稻香村茶餐厅”。 名字来源于《红楼梦》中的“柴门临水稻花香”。

干隆荣装像。 苏州稻香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干隆年间,但这本《大猪蹄子》向稻香村称赞的,只是世间,不能考/维基百科

所有金字招牌最怕的“模仿”,也随后出现。

1895年,南京人郭玉生在北京前门观音寺打着“稻香村南货店”的招牌,销售南味产品,成为“北京稻香村”的创始人。 值得观察的是,郭玉生本人是苏州稻香村的伙伴,说“学过绝活自立门户”,应该不觉得不甘心。

那时,苏州稻香村开业已经过了122年。

关于北京稻香村的定位,也有确定的说法。 《北京史志文化备要》中有记载:“北京稻香村……清朝末年,由南京人郭宝生创立……稻香村前店后工厂,自产自销,经营各种南味食品。”

一种南味食品,揭示了北京稻香村苏州的起源。


年2月,苏州平江路历史街区的小吃点心店。 平江路是苏州古城保留最多的区域,基本上延续了唐宋以来的城坊结构/视觉中国

这样的“分店”在当时并不少见。 为了避免太平天国发生的战乱,许多南方人不得不逃离北方,辗转他乡,始终为自己寻求生存之道。 于是,稻香村的小和尚要去的地方,几乎都有“稻香村”的门面。 盛京(沈阳)一地有30多个稻香村。

限于当时专利意识的淡薄,尽管数十家稻香村在全国各地开店,市场上却没有出现对这位同宗兄弟的监管,他们自取灭亡。

这个“稻香村”确实也不怎么争气,来来往往。 即使是在北京稍有动静的北京稻香村,生存时间也只有30多年就宣布停业。

这时候,除了“李逵”和“李鬼”之外,“李桂”又出现了——1911年,安徽人汪荣清在北京稻香村外新开了一家名叫“桂香村”的分店。

苏式点心。 南方人到北方生活,总是怀念这个柔软的糯甜/视觉中国

由于北洋政府的北迁,很多南方人对家乡的食品有很强的渴求,类似的南货物食品店很红火。 于是,1916年,北京稻香村的股东江苏人朱有清购买了“桂香村”的商标,西单独资开店。

桂香村的分销商张森隆也决定自立门户,创立了南方风味食品店稻香春。 暂且叫我“李圭”吧。

此时,市场上出现了稻香村系列“李逵”的四兄弟。 但是还没有结束。

之前关门大吉的北京稻香村,是怎么再次切断了北京人民的味蕾的呢? 这和最后的张森隆关系很深。

本人是上海一家叫“王仁和”的咖啡店的学徒,也很喜欢带学徒。 他的300多个弟子中,有一位刘振英,在餐饮界混得很好。


2008年9月,北京稻香村的店外排队的人们。 曾经关门大吉的北京稻香村,现在已经成为老北京生活重要的一部分/视觉中国

1944年,刘振英开了“英林刘记糕点店”,解放后更名为“振华食品厂”。 经过公私合营等操作,刘振英退休后担任北京东城区工商联副主委。 他曾和“稻香春”的师兄弟一起,于1983年恢复了北京的老字号“稻香村”。

如果你觉得乱七八糟的话,我会一句话提出要点。 “李圭”的弟子恢复了“李鬼”的名号。

南稻北稻争的是什么

这么多名称相似的企业品牌,怎么也别傻了。 每个企业品牌都面临着提高辨识度的问题,而这一步也是苏州稻香村走在最前面的。

1925年,苏州稻香村向民国农商部申请,将稻香村注册为商标。 1926年第876期《苏州明报》中还刊登了苏州稻香村改制后重新开放的广告。


年10月,苏州的老字号食品店有5种颜色的大蛋糕出售,门口排满了等待购买的人。 在苏州,味道好的话,点心店的生意不错/视觉中国

建国后,万事领先的苏州稻香村没有最初的注册商标。

1982年,保定一家名叫“稻香村”的食品工厂被商务部审查通过。 审查的前提之一是注册商标。

于是,饼干类“稻香村”的圆形商标落入了保定稻香村这个“无名子孙”之手。 这是建国后首次以“稻香村”的名义注册成功的商标。

7年后,保定稻香村又获得了糕点类的注册。 1995年和1999年两次被认定为“河北省驰名商标”。

北京稻香村打起精神后,也不气馁。 1996年,北京稻香村申请将“稻香村”的复制商标注册为饺子元宵名称并取得成功。


年2月,北京稻香村食品厂元宵生产现场。 把“稻香村”的商标注册在饺子元宵名称上听起来很奇怪,但北稻制作元宵/视觉中国

保定和北京稻香村已经注册了商标,那苏稻的商标是怎么来的? 苏稻的商标,其实是从保定带来的。 2004年,原保定稻香村企业经营不善,与苏州稻香村合并,将糕点行业稻香村的商标送到苏稻门下。

饼干是稻香村的主营业务,商标落在苏稻手里,北稻自然不好过。 没办法,北稻只能向苏稻低头,通过双方的授权协议,获得点心采用“稻香村”的复印件和图商标的权利。

苏稻对北稻的授权,可以说是十分有诚意的。 苏稻不付给北稻招聘费,允许等额的费用用于稻香村的商品推广,这等于确立了一个不分你我,共同富裕的战略。

但是,寄身之地毕竟不是很长的路,已经是一派北稻,不满足于老先生的这种慷慨授意。


此时的苏稻:放心做点心,互利共赢/视觉中国

年,北京稻香村向包括点心等在内的商品申请了“北京稻香村”的商标注册。 奇怪的是,“稻香村”的商标还在苏稻手中,但这个“北京稻香村”的商标申请,依然在年得到批准。

这惹怒了苏稻,亲切地授权给北稻商标,北稻向暗度陈仓提出了另一个申请,那自己正牌稻香村的面子要放在哪里呢? 那么用力得到的商标有什么用? 自从北稻拿到了自己的商标,苏稻的上诉几乎没有停止过。

当然,不仅是苏稻,北稻也点燃了苏稻。

北稻的店铺基本集中在北方,不打算向南扩展。 苏稻致力于攻占北方市场,特别是与北稻争夺“稻香村”这个品牌。

原因也很简单,稻香村的点心作为南味食品,在当地没有被选中,在北京独秀,成为了北京的特产。 北稻的名声,自然让苏稻眼红。

而且,苏稻作为稻香村的始祖,拿到了商标,这几年没有打扫门户网站。 各地稻香村没有被请假,而是归顺苏州稻香村。 只有北稻在北方成了气候,磨磨蹭蹭的,这也成了苏稻的心病。

苏稻身段很好,但是打不赢就能进去。 本来,苏稻的商标是圆形的,与北稻毛笔的商标一目了然。 但是,苏稻不在招牌和产品上使用自己的商标,反而使用像北稻这样的毛笔招牌和包装。

这可能被认为是苏稻进入敌人内部,从北稻眼皮底下赚钱的手段。


年10月,在北京、苏州稻香村店销售的京八件/视觉中国

招牌和包装不仅像北稻,苏稻不仅模仿北稻的产品,还打着北京特产的旗号。

如果想在北京买特产的话,进入苏稻的店的可能性很高。 去淘宝搜索北京特产稻香村,结果也大多来自苏稻的“稻香村旗舰店”,店里卖的产品和北稻一样。

看透了苏稻的手段,北稻将苏稻告上法庭,要求苏稻停止采用与北京稻香村复制品商标相近的商标,同时在商标牌匾上标注“苏州”字样加以区别。

虽然苏稻对北稻违反商标感到愤怒,但北稻坚定了阻止苏稻进一步蚕食自己市场的心。 两个稻香村对帐公堂,首次出现了开头的场景。

在同一个案件中作出不同的判决吗?

在冒着被“地方保护主义”嘲弄的风险下,苏州和北京两地法院分别做出了有利于苏稻和北稻的判决。 有趣的是,两个法院判决的,不是一回事。

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院做出判决,要求北稻停止在“点心”类商品中使用“稻香村”的商标。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要求苏稻停止在粽子等商品中采用稻香村的商标,停止采用“稻香村”的复印标志。

理解这些非常绕远的判决,让时间回到1996年。 当时的北稻注册“稻香村”商标的过程其实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年1月,苏州市民在蛋糕店买了桂花糖饼。 在苏州,点心不是奢侈品,而是日常饮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视觉中国

根据中国类似商品和服务分类表(),面包点心属于3006大类,北稻当时注册的饺子元宵被分为3007即食食品大类。

那一年,苏稻对此提出异议,“稻香村”已经注册在糕点类下面,如果注册为类似的即食食品大类,商标的纠纷就不可避免。

北稻的回应似乎有道理。 鉴于大众劳动力还很低,点心是日常生活中的奢侈品,饺子和元宵作为主食,是吃饭的必需品。 因此,可以在两个类别中分别登记一个“稻香村”。

但是十年后,北稻变了脸。 2006年,苏稻申请了新设计的商标,并应用于“糕点、面包、饼干”等商品,但在公示期间,北稻提出异议称其为“类似商品的近似商标”。


北京稻香村的新店水田日记。 在网店的装修方式中用自助吃饭的方法,老字号也在年轻人/视觉中国扩大了经营范围

审判持续到最高法院,年最高法院以北稻1996年注册的商标裁定“糕点、面包、年糕、粽子等商品具有很高的知名度”,苏稻的新商标没有注册。

苏稻的心情恐怕很难用语言表达:十年前你说你不像我就忍着,商标归你。 十年后,你又像了。 商标还是你的。 得到什么?

怒不可遏的苏稻并没有因为最高法院的判决而停止起诉北稻。 北稻也抓住苏稻的辫子反击。 这场南北之间的商标战争至今仍处于胶着状态。

虽然商标之争还没有结束,但两者的角力已经引发了很多危机:吃惯了北稻的人纷纷留言攻击苏稻“盗版”,向他们宣布“北京特产”的行为非常令人发指。 苏稻的粉丝反而嘲笑说“不正宗”。

对食物来说,最在意的问题似乎也得不到解答。 哪个好吃?


年9月,江苏省动物园的大熊猫在吃蛋糕。 对食物来说,管理北苏,真好吃啊/视觉中国

网上还流传着区分苏稻北稻的经验贴,以及对苏稻北稻重叠产品的评价。 说多了,无非是“各有千秋”。 长期以来,购买稻香村的点心似乎陷入了“安能辨别我为北苏”的不自然境遇。

1912年中秋,鲁迅先生仰望圆月,不由得想起家乡的月饼,去稻香村“买三样食物”。 鲁迅先生也绝对没有想过100年后再买稻香村月饼。 从牌匾到商标,从包装到味道都要比较。

参考文献:

[1]小王.南北稻香村的战争是没有正统“正统”的闹剧[r] .蓝鲸财经...

臧寿源.酒精华馆饮食脑志[j] .苏州史志资料选集. 1996(1)。

[3]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北京东城年鉴2007 (总第11卷) [z].2007

[4]姚媛李佳桐.南北稻香村为什么做出与事件不同的判决[r] .北京日报...

[5]焦孟莉.竞争法背景下老字号商标权的保护——以南北“稻香村”商标战为例[a] .湖北省法学会经济法研究会.湖北省法学会经济法研究会年会摘要集[c] .湖北省法学会经济法研究会:湖北省法学会经济法研究会,: 1。

[6]陈佳敏.媒体环境下的北京稻香村企业品牌传播研究——以北京稻香村官方微博为例[j] .信息研究指南,8(21 ):118

[7]张佳.企业品牌价值112亿苏州稻香村位居中华老字号前列[j] .中国企业品牌,( 01 ):62-63

[8]侯隽.南北“稻香村”有隐藏在品牌之争背后的情[j] .中国经济周刊,( 18 ):76-77。

[9]马娟玲.北京老字号“稻香村”企业品牌创新战略研究[d]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10]经济日报.南北“稻香村”老字号的商标归属微澜[n] .经济日报,。

[11]王羽.南北“稻香村”之争谁是“中华老字号”? 如果判定苏州“稻香村”的商标未注册,则按地区和注册类别继承原商标[j] .上海公司,(6):94-96。

来源:印度时报中文版

标题:“北京和苏州稻香村,谁才是正宗”

地址:http://www.yqjqqwc.cn/ydxw/27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