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947字,读完约12分钟

我劝你活下去。

一个月来,胡建明向qq添加了55名有自杀倾向的朋友,说服近20人放弃自杀,并协助警方救助4名实施自杀的人。 但是,直到最后,他才意识到自己执着地发挥着力量,其实只是“拯救自己”。

几个月前,儿子胡靖不知不觉加入了qq“约死群”。 坚持不了多久,这个21岁的年轻人自杀身亡。

起初,胡建明想知道儿子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 这位46岁的父亲以前没有用过qq,怎么也加不了群。 他为此专门申请了账户,并在几个方面探索采用。

他潜入“约死群”,一个一个添加想自杀的人,问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 有人说“活得像狗一样”,有人说吃饭困难,有人要钱,有人一听道理就骂人,有人说他个子高,不擅长自己受苦。

这些大多数成员都是90多岁,正是和儿子相近的年龄。 他相信“不知道哪个词可以拯救孩子”。 他每天被群里的人谩骂、嘲笑,甚至在凌晨4点之前多次和他们说话。

“约死群”的年轻人,平时的话题看起来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但是,突然出现的相约自杀的言论,总是能倾诉悲惨的生活,怨恨社会和父母。 为了防止族群被封杀,也约定用“4”代替“死”,自杀的方法也用其他语言代替。

入团的第一天晚上,胡建明叫姐姐回家,但他很冷,需要人陪着。 “他们的状态就像黑洞一样可怕”

儿子自杀之前也这么痛苦吗? 胡建明不敢考虑这个问题。 这位父亲以前从未感受过儿子自杀的想法。 胡建明说,他们父子不能说什么都不说,但平时有关于工作和生活的聊天不少。 胡建明发现儿子状态不好时也积极找他商量。 去年年底,胡靖主动表示“请爸爸支持”,希望投资8万~10万元给自己开淘宝店,胡建明很快就答应了。

5月22日,胡靖最后一次离家前洗了个澡。 这个喜欢干净的男孩把房间收拾干净,喷上了古龙香水。 看到“饭快熟了”的儿子出门,胡建明喊了一声,但没有得到回复。 半个月后,他从警察那里领回了孩子的尸体。

胡建明对儿子最后的印象是匆匆外出的侧影。 意识到那是和儿子的最后一面后,他多次想起那个下午,想找到有关自杀的线索。 毕竟他只能接受,内向的孩子一句话也没留给自己。

刚知道孩子的死,愤怒占了他生活的大部分。 在警察的帮助下,他发现了和孩子约好自杀但没有约好的网民的“前度”。 “前度”很担心会被胡建明起诉,但他和胡靖只是通过“约死群”认识和掌握了这种自杀手段。

胡建明认为,腾讯作为平台应该为此负责。 这并非没有先例,中国最早的互联网承诺自杀诉讼是在年,当时的平台承担了10%的民事责任。 但是,胡建明起诉平台的想法被媒体报道后,一些值得称赞的评论骂他,说他想背人,诈骗。

经历过丧子之痛的胡建明说,自己其实只是想要一个解释,他们家不介意赔偿。 他也想利用这个机会,让平台重视这个问题。

住在河北省的他在咨询了律师后,自己前后至少去了案发地武汉10次,知道他没有勇气这样做。 但在“前度”拉入几个约死群后,他发现在哪个群中,儿子成了大家模仿的对象。

群友告诉胡建明,许多群里转发了胡靖留下的详细前期准备和流程,已经有人学习并采用了胡靖的做法。 一想到自己家庭的悲剧也有可能发生在其他家庭,胡建明就很痛心。

群里传授的死亡方法提高了死亡的概率。 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童永胜向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表示,只有不到10%的人有自杀倾向。 在“契约死亡群”中,他们互相煽动。 “明明只要拉一把就可以拯救他们,‘约死群’却起着踢毽子的作用。”

在“约死群”中,胡建明有时被对方称为“加害者的父亲”,据说他没有资格提出建议。 他强迫自己不要想这些,把心思放在说服上。

进入“约死群”后,胡建明知道自己不是这里唯一的策展人,认识了一个叫李俊光的20岁年轻人。 李俊光赌博想和人约好自杀,醒来后,他不想别人和自己一样做傻事。 另外,卧底成了“约死群”。 他们因为“一个体力太小”,组成了策展人群。

他们轮流值班,盯着群里的发言,特别是观察遗嘱之类的新闻。 胡建明经过探索,向自杀者所在地公安部门报案,提供自杀者的手机号码,挽救成功的概率非常高。 他找不到与平台信息的表达方法,向平台企业所在地深圳报警,提供“约死群”群号,通常1-2天群关闭。

但这只是杯水车薪。 潜入一个月,胡建明知道群里至少有十多个活跃的人约死之后就没登录过qq。 “基本上可以弄清楚他们已经死了。 否则,你一定会归队的。 ”。

“约死群”被解散后,这些人往往能在一天内重新聚集在新的群里。 他们用来告知新群号的群里一直没有被勾选,其他社会交流平台也有他们的“据点”。

胡建明认识到,让他们放弃自杀的想法是最有效的方法。 为了对症下药,我们需要知道他们自杀的原因,他们是怎么想的。

他想知道这些产生自杀想法的年轻人对父母的看法,人生的理想,以及最后悔的事件。 他还有一个私心,如果能弄清楚所有年轻人自杀的理由,一定能找到自己孩子的死因。

他得到的回答大多是负面的。 “约死群”群主“疯子”在群里说:“我父母是狗屎,是恶魔。 他们没有能力带我进入这个世界”,这个回答得到了小组大多数人的赞同。

人群中的人相信死亡是最好的解脱,对他们来说,鼓励幸存者为他们做正确的事。 大多数人特意把胡建明当朋友,是为了骂他。 胡建明想鼓励什么样的积极想法,但由于马上发言“太正能量”,被赶出了小组。

如果遇到想说话的人,胡建明会更想父母,说服他们想更好的事件。 他说自己的战略是让他们感觉到有人在意他们,和父母谈谈,意识到自己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

受胡建明劝退的网民“孤舟一横”在生死边缘摇摆。 他每天在社会交流平台上更新许多新闻,事关生死。 这个28岁的年轻人已经五六年没有工作了。 他有严重的社会交流障碍,一看到人就全身发抖,紧张得说不出话来。

《孤舟一横》向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表示,曾多次购买自杀工具。 因为我觉得自己是家庭的重担。 自从见到胡建明之后,他意识到自己的死只会让父母更伤心。

在和这些年轻人说话的时候,胡建明受不了,他认为如果当时有人这么说服胡靖,如果自己能像关心这些孩子一样关心胡靖,儿子可能不会走到这一步。

直到他整理遗物,他才意识到胡靖在自杀前两个月买了很多关于人生和生命的书。 “从很久以前开始,他就可能陷入对生命的彷徨中,但不明白,也不想说。 我们父母认为孩子很小,但还没有深入孩子的内心。 ”。

“其实我不是在救他们,我是在救自己的心、自己的灵魂”胡建明告诉记者:“我如果失去了什么,就想得到什么。”

胡建明觉得,自己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常常被这些儿子的同龄人所触摸。 完全没有说过话的人知道他家的情况,特意发来了希望他变强的信息。 一个年轻人在他的劝说下放弃了自杀,说:“我想活下去。 如果有你这样的父亲我也不这么认为。”并郑重地向他发送了感谢的信息。

但接近这些年轻人并不容易。 李俊光年轻,又是其中的一员,很容易和组里的人混在一起。 特别是遇到同样赌博的人,经常经历的夹克,欠债的借口都是一样的。 胡建明和这些后辈的信息很难表达,所以必须经常用红包打开局面。

为此,他一个月花了5000多块钱。 “让他们知道我没有什么要求,至少可以对话了。 ’即使见到有人向他要几十块钱吃饭,他也绝不吝啬。 有人决定找工作,他发了红包给他打简历。

有些人回答了他的一些哭泣的表情,说父母不了解自己,发了一大篇文章倾诉自己的遭遇,每天自己给胡建明讲自己饮食、生活中发生的事情,问胡建明在干什么。 他在回答他们消息的第一时间里,尽可能多地告诉了他们。

和那么多年轻人聊天后,胡建明觉得家庭力量最重要。 他告诉记者,很多人自杀时对父母感到内疚。 他在群里看过遗书。 遗嘱的主人认为自己身体不好,一直花父母的钱很内疚。 我说“以为你没生我”,然后留下了自己的银行卡密码。 里面有300元钱,是他所有的积蓄。

胡建明说:“很多人只缺一个关心自己的人,轻轻一拉就会回来。” “他们内心孤独,缺乏温暖”

李俊光熟悉那种心情。 自杀愿望产生之前,他和父母的交流几乎为零,他们不理解自己,以为只能说教。 但是,他的父母累计为他还了近百万元的赌注,并给他做生意。 但是,他不能忍受赌博,也不能做生意了。 租了近30万元后,他被被公认为赌博的人拉入“约死群”,很快产生了自杀的想法,去了另一个城市。

他在那个黑暗的世界里渐渐陨落。 在决定自杀之前,他在电动汽车的车库里给手机充电。 卖水果的老人路过后,又折回,在垃圾桶边上放了塑料袋。 李俊光去了一下,发现里面有几斤水果和一袋土豆。

李俊光那天穿着整齐,“如果东西送到手上,我绝对不收。” 但实际上,他花光了所有的钱。 陌生老人的善意迫使他放弃自杀。 那是几个月来他唯一感到温暖的事。 “我突然觉得,我这么年轻,不值得拿着谋生不带走死亡的钱自杀。 ”。

但是,在约死群中,李俊光见过很多借两三万块钱或者和父母吵架,分手短命找的人。

根据原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综合监督局谢杨年发表的《青少年自杀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自杀已成为我国15~34岁青壮年人群死亡的首位死因。

“很多人可能认为有人在这样的小事件中自杀。 其实这只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童永胜告诉记者,凡是走到这一步的人,一定经历了漫长的痛苦。 可能是长时间的压力,亲子关系不和,抑郁症。

至今为止,胡建明也不能说自己明白儿子自杀的原因,只是从群里得知,儿子两年前就有自杀的想法。

我突然想起儿子曾有一段时期非常厌恶自己的事业,认为“做淘宝是神经病”。 那是腼腆的儿子不怎么表达感情的时候,但他不在意,以为孩子只是在发牢骚。 后来胡靖自己振作起来,他更不在意了。

胡建明多次想起儿子生气的场景,孩子从那时开始可能就有自杀的倾向,但自己却无视了。

童胜告诉记者,自杀者在实施自杀前,经常发出一点信号,但周围的人没有注意到。 例如,在社交媒体上道别,解决最爱的东西。 “约死群”的一个年轻人自杀前,特意卖了自己重要的游戏装备。

高中未毕业的胡靖一直在努力尝试突破事业。 胡靖在社交媒体上留下的消息是,大部分都有成家的压力。 他心里觉得,作为一个男人,他必须“成功创业买了房子”“让我的女人幸福”,但是没有学历,没有技术,“压力很大”。

这些话,胡建明没听儿子说过。 母子有很多亲戚朋友在淘宝开网店,收入很高,所以推测平时的话给儿子带来很大的压力。 他后悔和儿子说了什么成功的话,后悔没有和儿子说,创业本容易失败,家人总是想无条件地帮助他。

童永胜说:“如果我们能普及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这个家庭的悲剧可能就不会得逞了。” 他认为,社会层面的推进对预防自杀最为重要,必须正确认识抑郁情绪和自杀意念,消除歧视和耻辱感。 “这比任何医生、建议者都有用。 ”

胡建明过去对这些知识几乎一无所知。 他反省说,包括自己在内的很多父母不认为抑郁症是一件事,不想面对死亡这个话题。 他希望自己的悲剧能让更多的人关注自己的孩子,考虑自己的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及时察觉孩子的心理动向。

胡建明已经退出了所有的“约死群”。 忍着失去孩子的痛苦与自杀搏斗了一个多月之后,他感到“心已尽”。

他打电话报警,解散了几十人的“约死群”,频繁迎接警察到110人认出了他,但哪个群挡不住他的呼吸。 答应死亡的消息跳出手机,胡建明只是觉得自己很难接近这些自杀者。

网民称他为英雄,只有他知道。 自己其实是最无力的身体。

“说几句鼓励的话很容易,但很难处理问题。 每天陷入生死选择的感情中,我受不了。 ”。 胡建明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帮助那么多人,每个人都是人命攸关的大事,压力太大了。

童胜很理解胡建明的心情。 他见过这样的人,很热情,但不可避免地缺乏经验妙手,“自杀介入本来就是一个相当困难的事件”,他们对于忠告的难度也往往不足。 他们大多没有走出亲人自杀的阴影,但之后目睹了许多生死,他说:“其实他们自己也是需要心理援助的群体。”

至今,胡建明仍不断收到因他劝说而放弃自杀的人的留言,其中有与胡靖约定自杀的“前度”。 胡建明没有追究他的法律责任,而是不断鼓励他向前看。 现在“前度”也成了劝生者。

胡建明希望他能慢慢关闭那个黑暗世界展开的切口。

(应被采访者要求,胡建明、胡靖化名)

来源:印度时报中文版

标题:“男子潜入QQ"约死群" 一个月劝说近20人放弃自杀”

地址:http://www.yqjqqwc.cn/ydxw/27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