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48字,读完约4分钟

原来的标题:侠女在四方,但她的丈夫和孩子在她的家乡

1896年,秋瑾结婚了。

这一年,在1894-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后,清廷元气大伤。慈禧派李鸿章一行到美国访问,探索治国之道。由于广州起义的失败,孙中山被流放。徐锡麟也关上门在家读八股,离戊戌变法还有两年。

这一年,邱进只有21岁,从未远离浙江和她的家人。在父母的授意下,她嫁给了湖南省双峰县的富商王,她的丈夫是比她小四岁的王子芳。

1.

结婚后,他们住在湘潭,王家在湘潭等地开了许多当铺。有些人把它们描述为“一大笔钱”。据说王家的婆婆还直接在湘潭市指定了一家银行,名为秋瑾,以此来表达家庭的财富和对儿媳妇的欢迎。

然而,对于这段婚姻,秋瑾总是不满意。王家是她父亲在湖南当官时的眼睛,她没有感情。结婚后,她写了许多关于思念家人的诗,一首接一首,每一首都比另一首更悲惨,眼里含着泪水。“昨天还是在婚礼之前,而今天的相思病却和楚天分开了”,“独自仰望着衣服,一次只有一滴”...然而,结婚了,

侠女志在四方,丈夫儿女却在家乡

1900年,王子芳花了一大笔钱在北京买了一个官职,夫妻俩都去了北方。

到达北京后,邱进结识了许多新人物,如吴志英。

吴志英来自一个诗歌和书法世家。他的父亲吴康之当过官员,但后来弃官而去办学校。他的叔叔吴汝纶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和教育家。他曾是曾国藩的弟子,后来成为史静大学的校长。吴志英在北京文化圈也很有名。据说慈禧太后非常欣赏她的书法。

侠女志在四方,丈夫儿女却在家乡

吴志英的书法

邱进和吴志英彼此很熟悉,因为他们的丈夫都是住房部的官员,而且他们住得很近。他们几乎每天都见面,然后成为姐妹。通过吴志英,秋瑾后来认识了在秋瑾赴日留学中起了关键作用的史静大学堂日语教师服部哲的妻子服部哲·范子。

侠女志在四方,丈夫儿女却在家乡

2.

生活在大城市北京,让从小就固执己见的邱进第一次感受到了男女平等的理念。谈到她非自愿的婚姻,她的反应特别强烈。她写了一首诗《谢道韫》。后来的学者认为,秋瑾用“可怜的,不要嫁给包参军”来比喻她与丈夫王子芳的错位婚姻。谢道韫是个有才华的女人,但她嫁给了“天地之王”王凝之。面对王子芳,秋瑾大概有点学者的心态。

侠女志在四方,丈夫儿女却在家乡

邱进的家族,从父亲到祖父,都是以学者的身份进入官场的。邱进自幼随兄弟姐妹学习,受到书香和笔墨的影响。王家世代经商,靠卖豆腐发了财,后来开了当铺,甚至还买了高级别的东西。在邱进看来,不管王家有多有钱,他们都是没有文化氛围的暴发户。

侠女志在四方,丈夫儿女却在家乡

事实上,王子芳不是一个没受过教育的纨绔子弟。他是王家最小的儿子。他在长沙岳麓书院学习,但很早就辍学了。他可能有点帅,但他很女性化。邱进的同乡陶再东说:“子方是男人的美风仪,也是个好儿子。”服部哲范子对秋瑾的丈夫的第一印象还不错,他很年轻,皮肤白皙。“他是个可怜而温顺的年轻人”。第二个印象还是一样,“我遇到的时候很害羞,很想说点什么,但是又说不出来。”

侠女志在四方,丈夫儿女却在家乡

大概是因为这样的“温顺”和“悲惨”,邱进从来没有向王子芳提出离婚。《服部哲繁子》记载,秋瑾曾向丈夫王子芳诉苦,但说:“我的家庭太和谐了。”她说,“我总是对这种和谐感到不满,甚至厌倦。我希望我的丈夫能粗暴地压迫我,这样我就能鼓起勇气与人战斗。”

侠女志在四方,丈夫儿女却在家乡

这种不满和厌倦可能有一个小小的因素,就是在后期厌恶铁而不生产钢。当时社会上主张政治改革的思潮十分强烈,邱进深受触动。她甚至想激励丈夫参与改革,但王子芳无动于衷,夫妇俩从思想到行为都开始产生分歧。尽管如此,秋瑾此时并没有想到要和丈夫分手。

侠女志在四方,丈夫儿女却在家乡

她最令人愤慨的“叛逆”是她开始痴迷于穿男人的衣服。她还把自己穿过的裙子和绣花鞋给了吴志英,说换上男装后,这些女装就没用了,所以她把它们作为纪念品送给了她。

3.

秋瑾在日本的时候,写了一封关于她逃离北京老家的信,这后来被认为是她与王子芳彻底分离的开始。

据说,在中秋节期间,王子芳请秋瑾在家做饭,说他想招待客人,但被朋友们拖着去妓院喝华三酒。秋瑾左等右等,觉得家里无事可做,就带着丈夫,换上男装,去看戏。结果,王子芳回来时发现了。她认为自己不守规矩,就打了她。邱进一怒之下离家出走,住在旅馆里,经朋友调解后回家。

来源:印度时报中文版

标题:侠女志在四方,丈夫儿女却在家乡

地址:http://www.yqjqqwc.cn/ydxw/7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