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575字,读完约11分钟

一直以来,武汉最让人关注的优势就是这里的大学生, 媒体一直报道称,拥有百万大学生的武汉市全世界大学生数量最多的城市,如果真的如此,武汉为什么还一直出现人才短缺?武汉为什么有这么多大学生,他们又为什么不愿意留在武汉?

30年前,武汉的一位年轻人提前大学毕业,成为中老年人公司的家时,回到学校,在草坪前留了照片,写道:“愿你出半生,回来都是少年。”

作为小米的创始人,雷军确实离开武汉很久了,每年都有十几万学生像他一样离开武汉,有人回来也像少年一样穷,有人戴着大金链子。

半生的雷军/@雷军


但无论前途如何,离开武汉似乎已经成了约定。 据年统计,毕业生跨省最流动的5条线路中有3条从武汉出发,分别从武汉到深圳、北京、广州。

雷军回来也是因为这些“出走”,武汉市开办的“百万留汉”项目,邀请雷军担任“招才顾问”,留下了武汉的大学生们。

百万大学生一直是武汉的标志,但他们也经由武汉,即将逗留。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武汉有这么多大学生,他们为什么不想留下来?

请呆在武汉

“百万留汉”是武汉从年开始的人才计划,目的是五年内留住100万大学生,因此武汉出台了大学毕业生零门槛落户、保障性住房、指导性最低年薪标准等多项政策。 1

年,武汉市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有26万人[2]。 5年留住100万大学生,相当于每年剩下20万人,对武汉来说绝不是小目标。

2

年7月3日,武汉的大学生人才公寓问世,专门面向毕业3年内留汉创业就业的无房大学生钟欣(湖北分公司)//视觉中国。


一直以来,武汉坚信自己最重要的资源是大学生。 年,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许金山自豪地表示:“武汉现在的大学生人数超过了100万人,世界上每个城市的大学生人数都还这么多。” 3

很遗憾这种说法不能马上成立。 年后,广州市在校生人数直击武汉。 年,广州超过武汉,成为大学生数量最多的城市,之后也继续领先。


作为“大学生之都”,武汉的风头只维持了十年。 迄今为止,大学生最多的是北京,之后会是广州吧。

如果我们重新整理一下,以大学生的数量来看,武汉的黄金时代,也许只有十年。

1999 :武汉,后起之秀

武汉什么时候成为中国大学生最多的城市? 根据各市统计年鉴的数据,是2003年。 这一年,武汉终于超过了连年领先的北京。

但是,人数的急剧增加是从4年前开始的。 1999年,中国开始扩招大学,教育部要求将高等教育入学率从9%提高到15%。

虽然实际上用不了多长时间,但到2002年,高中总入学率达到15.3%,跑步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阶段。


2001年,是新武汉大学合并后首次统一招生,本科生招生规模为8000人。 在武汉大学招生座谈会上,数万名考生家长抢购了招生材料。 视觉中国

武汉也一起跑。 三年间武汉市的大学从34所增加到47所,大学生人数从20万增加到近40万人,增加了两倍,接近北京。

虽然大学的扩大正在全国推进,但是在政策面前每个城市的情况都不一样。

1952 :武汉,大学收割机

哪个城市能迅速招收更多的学生,要看它有多少所学校。 哪个学校最多,50年代就基本清楚了。

从1952年开始,中国的大学进行了大范围的院系调整,将各大学的院系分割重组,重新建设学校,基本形成了今天的大学地域结构。


由武汉大学机械、电机系合并中南其他学校相关系组成的华中工学部,1960年被确认为全国要点大学,即今天华中科技大学的前身/华中科技大学校史网

许多大学和城市在回忆1952年院系调整时,表现为“重创”,特色学科分成,省内人才流失,是城市之痛。 1949年高中数量最多的上海( 37处)和四川( 35处),调整后上海减少到15处,四川减少到14处。 4


但是武汉是一个罕见的、从这一调整中受益的城市。

在50年代的院系调整中,武汉的大学也被分割了,但这些院系大部分留在了当地。 例如,武大、中山大学、南昌大学、河南大学等农学院合并而成的华中农学院,学校就在武汉。 的湖南、广西、南昌三所大学也取消了校名,文理部分并入武大。


50年代进行院系调整时,山东医学院公共卫生系的学生和部分教师被调到中南同济医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图为调整胜利完成大会/山东大学医学院校史馆。

一些其他省份的院系合并后,新学校的选址也决定在武汉。 比如武汉测绘学院,是同济大学、天津大学等5所大学的测绘专业合并而成的,武汉相当于凭空而来,得到了很多要点大学的骨干力量队伍。


1947年,湖北地区只有11所大学,但院系调整后,武汉地区实力没有下降,仅武汉一个城市就有12所,湖北地区有19所。

50年代以后,武汉成为大学数量排名靠前的几个城市之一。

1952 :你为什么喜欢武汉?

如此幸运是没有道理的。 国家对武汉的青睐,实际上是对重工业的偏爱。

院系调整的大方向是减少文史专业的数量和人数,增加工科专业的投资。 1953年,平均每5所大学就有一所工科大学。 工业大学开设的专业数占总专业数的近一半。 5

对当时的中国来说,要迅速发展工业,“地域平衡”是最重要的,特别是要支撑中西部。

因此,国家将武汉作为工业建设的要点投资于地区。 到1982年底,武汉市工业总产值仅次于上海、北京、天津,居全国第四位。 成为中国五个冶金基地、四个造船基地和五个纺织基地之一。


2001年,原武汉大学、武汉水力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四所学校合并组建,新武汉大学/视觉中国成立


开设在武汉的工学部、农学部、水利学院、测量学院等,一方面培养中西部的人才,另一方面来了越多的学生。 他们成为了后来的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

真的只有武汉

但是,硬币还有另一面。

只有重工业的计划经济使武汉的进出口贸易急剧减少,金融业萎缩。 50年代至80年代初,武汉成为工业中心,但作为金融中心和出口码头的地位迅速减弱。

改革开放后,国家的经济政策开始向沿海地区倾斜,在中部的投资大幅减少。 以前由工业支撑的武汉,很快陷入了经济衰退。


2008年5月,武汉、武汉钢铁集团热轧板制品厂。 80年代之前,钢铁工业是武汉重要的产业/视觉中国


从1981年到1990年的10年间,武汉只有1984年和1985年的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国水平,1990年还出现了-2.5%的经济增长率。

怎么办? 武汉选择的自助方法是“科教立市”。 他们想依靠很多科研机构,把科教产业作为武汉的主导产业。 6

大学扩招正好是个契机。 有了科教立市的目标,武汉从一开始就迅速扩大了招生数量。

即使在强大的教育产业中,武汉也不甘落后。 短短几年内建成了全国最多的独立学院。

建设独立学院,需要有钱、有教育资源、有政策支持。 像北京和上海一样,2004年只有两个独立学院,而且土地更高,管制更严,这些独立学院的招生效果也不好。 北京的学院一般只有2000人,有可能招致不满。 武汉已经有十几所独立学院。


年11月4日,武汉传媒学院食堂的列车形状餐车。 这所独立学院成立于2004年,目前有近1万名在校生/视觉中国


另一方面,尽管有更多的地方县市开始了大学,湖北仍然是特例。 除宁夏、青海、甘肃、西藏等偏远省份的一部分外,湖北是大学在省会占有率最高的城市。 7

其他城市如江苏省的苏州市、无锡市、山东省的青岛市、烟台市、福建省的厦门市有很多大学,可以从省会城市抢一碗汤,分离出一部分资源和学生,但整个湖北省,只有武汉的一部分城市有五所以上的大学。

因此,在扩招后的十年里,武汉始终是唯一的王者。

比起广州,他有先天性独厚的公立大学的基础,从一开始就赢了起跑线。 比起北京,它更具有宽松的办学条件和招生特点,与后劲十足的其他省会城市相比,近百里无强敌,省内绝大多数资源都给了武汉。 更何况,本身把大学生看作是突破自己快速发展瓶颈的最佳途径。

武汉,不能停留

但是武汉最终失算了。 招聘这么多大学生,并不意味着经济快速发展也会同步。

原本是武汉特点的钢铁、地质、纺织等工业领域,现在越来越失去吸引力,全国收入低迷,不仅供给超过需求,在这些领域武汉的产值也在逐年减少[8]。 例如中国地质大学王牌专业地质学毕业的学生,如果不转行的话,停留在武汉的迅速发展空之间的事也越来越小。


2000年,湖北纺织服装工业学校(后合并为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2000级纺织专业正在上课。 当时计划招收40人,最终只有两个学生。 2000年毕业的17名学生,除4人去了解放军3542工厂外,其余的都去了南方/视觉中国


在金融、互联网等产业,武汉先天不足,早就被北上广深甩了。 在城市经济规划中,这些领域得到的投资也远远小于科技产业。 有志于此的学子,当然也必须去其他地方。

“科技立市”没有一下子把武汉建成高科技基地,而是继续走工业制造的道路。

武汉经济开发区有134家公司总产值过亿,其中与汽车相关的有40多家,另外还有零部件加工、金属、电器等企业较多。 8

工业制造是武汉的特色,但大部分不从事机械工业的武汉学子在光谷短暂停留后,只能离开武汉。


年1月,在武汉读大学长笛来到北京时尚杂志社做自媒体。 为了住的安心,来北京的初笛在业余打工,哪一天她每天早出晚归/视觉中国?


即使是高科技,武汉的成绩也不那么可喜。 根据国家统计局年的数据,武汉的开发区高新技术人员仅次于京沪,但总产值只能排在第八位。 按人均公司收入计算,武汉仅排在第24/31位。 9

2005年武汉大学撰写的《湖北快速发展报告》显示,武汉以高校和科研院所居多,但科研实力与高校较少的大连、青岛、杭州、深圳等地相比,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何况,国内不需要那么多科研中心。 6


年7月19日,北京、九零后的小齐大学一毕业就离开武汉到北京工作,短短两天就找到了建筑动画建模的工作,但试用期工资只有1500-1800元。 因为决定住刘家窑集团的出租。 视觉中国


看起来拥有很多科技成果的武汉,在不断建设开发区的过程中,并没有真正提高收入。 全市在岗人员工资仅排在第14/36位,但该商社平均售价排在第11位。

实际上来武汉的大学生也变少了。 年,武汉每万人中有1384名在校生,但年仅964人。 3

如果不是研究生,武汉就没有百万大学生。 如果这种趋势不改变,武汉今后也不会有百万大学生。 年左右在武汉读书的大学生们,才是真正见过武汉人声最多的时代的人。

他们也在目睹喧嚣之后离开。


参考文献

[1]武汉发布了首批123个百万年薪岗,中国青年报,年11月03日

[2]武汉市、广州市、北京市统计年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

[3]武汉真的是世界上高中在校生最多的城市吗? 澎湃情报,-9-1

[4]朱雪文. ( 2002 ) .中国高等教育区域分布研究( doctoral dissertation,华东师范大学)。

[5]江沛,王洪学. ( 1998 ).50年代大学本科调整述评.现代中国史研究,(3),( 68-73 )。

[6]武汉大学快速发展研究院组编,湖北快速发展研究报告2005,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06,272页

[7]郑利霞. ( 2009 ) .中国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及其逻辑研究( doctoral dissertation,华中科技大学)。

武汉年鉴

[9]国家统计局数据

来源:印度时报中文版

标题:“武汉的百万大学生,为什么不愿留下来”

地址:http://www.yqjqqwc.cn/ydxw/26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