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589字,读完约11分钟

编者按:硝烟弥漫,尸横遍野,生灵涂炭,贵贱已逝,兵荒马乱,鸣金年天下齐旸,古今悲怆惨者,不一战。

回顾过去

一战硝烟|尼维勒攻势:惨败引发的大兵变

点燃战争硝烟的男人是多么稀有的皇室情种

一战硝烟|王冠落下后,皇帝住在德国人的心里吗?

一战硝烟威力巨大的英国地雷,一次炸死数以万计的德军

一战硝烟|“宣战先贤”:坐在动荡不安的谈判桌上的人引爆了世界

作者|萧西之水、网易历史频道专栏作家、日本史作家、出版作品《谁说日本没有战国》《第0次世界大战》目前以大正昭和时代的政党政治、昭和时代的日本军部和官僚体系等为研究方向。 本文为网易历史频道独家稿件,谢绝转载。

“在那里,士兵的大部分尸体被鸟啄,整体散乱在荒原上。 雪融化了一半,水已经没有靴子了”。

日本作家黑岛传治1928年写的《团团转的鸟群》,在广阔的西伯利亚雪原,日本士兵驻扎,与普通俄罗斯士兵和日本士兵建立了友谊和爱情,但官阶最高的少校不满,对与俄罗斯士兵频繁来往的普通士兵进行了冬季暴雪。

这部小说的背景是1918年至1922年间日本出兵西伯利亚的事情。 4年间,共有7.5万日本兵进入寒冷的俄罗斯远东地区,与苏联红军游击队发生了多次战争。 这也是一战历史上,日军投入的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但是,由于这次军事行动严重缺乏“大义名分”,前线的日本士兵也没有甲午战争、日俄战争时期那样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反而开始质疑国家、民族的概念,在大正时代( 1912-1926 )逐步燃起的个人主义


曾经驻扎在第一线的士兵黑岛传治也说:“为什么一定要来西伯利亚? 我们不想来西伯利亚啊。 你是强制来的吧。 ”。

日本人为什么要去西伯利亚?

解析:会被邀请出来吗? 建立缓冲国?

1917年10月革命的爆发不仅象征着社会主义革命的勃兴,也意味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对联合国来说,失去俄罗斯一角,由德国、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组成的航班“中央联盟”,可以将有限的能源投入西部战线。 一战最终以德国的失败告终,但在1917年末至1918年初的阶段,协约国没有占据绝对的特征,相反,它因俄罗斯退出而痛苦。

1918年元旦,英国政府正式向协约国提出“出兵西伯利亚”的提案,从远东派遣“干涉军”阻止苏联政权统一整个俄罗斯,试图让俄罗斯重新加入欧洲战场。 受此影响,日本迅速派遣了2艘战舰(“朝日”“石见”),带着2名海军陆战队登陆海参崴。 之后,外务大臣本野一郎迅速提出应英国要求全面出兵西伯利亚。

但是,此时,日本只是以“保护居留者”出兵为名义,不想全面出兵。 毕竟,一战持续了三年多,欧洲各国尸骸累累,经济严重衰退,而日本在相对和平的远东利用“大战景气”取得了经济增长。 1月22日,日本战舰抵达俄罗斯后不久,寺内正毅首相决定“只有在战祸未波及远东和平的情况下,才能乘机行动”。

形势不允许日本置身事外。 1918年3月3日,新生苏维埃政权与德国单方面签订了《布莱斯特里托夫斯克条约》,将12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让给德国以换取暂时和平。 为了表示报复,3月6日,英法军队攻击了俄罗斯北方舰队基地的摩尔曼斯克,前同盟国撕破了脸。 3月21日,德意志帝国集中兵力在西线发起春季攻势,遭到攻击的英法联军迅速要求日本从远东出场。

在英法等的支持下,日本参谋本部3月迅速制定了“出兵远东俄罗斯领土计划”,以建立“缓冲国”为目标,制定了从黑龙江、贝加尔州两方面进军的战略,在日军扶植下建立了独立于俄罗斯欧洲部分的特殊地区

但是,对于日本出兵,美国政府于3月中旬发来电报表示“担心”。 毕竟,20世纪初期,日本是远东和西太平洋地区唯一的强国,日本和俄罗斯之间的相互牵制一直是美国的乐趣,如果稳定状态被打破,必然会影响美国在东北亚的利益。 4月,寺内正毅首相提交了意见书。 “我们帝国作为工业国还很幼稚,和利之从北美合众国得到的好处相比,不过是9牛1毫米”。 最终,4月12日,日本内阁会议决定,如果没有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协定国的支持,不能轻率出兵,为此,“激进派”外长本野一郎也必须宣布辞职。

但就在此时,“捷克军团”事件突然爆发,“出兵西伯利亚”也正式提上日程。

捷克军团是指由俄军俘虏的捷克人、斯洛伐克人组成的部队,到1917年俄罗斯革命为止,形成了由2个师4万人组成的“第1捷克斯洛伐克军”。 虽然苏联政权宣布撤军,但“捷克军团”被要求继续战争,沿着西伯利亚铁路集结在远东,准备沿海路线转向美国,加入法国西部战线。

但是俄罗斯国内一片混乱,“捷克军团”也被分散在俄罗斯各地,各地被迫与不同民族的战俘之间发生冲突。 5月14日,在车里雅宾斯克,匈牙利战俘向“捷克军团”投掷铁块,引发双方冲突,苏维埃政权下令解除双方武装。 因为匈牙利战俘早就没有武装了,所以被接触武装的只有“捷克军团”。 捷克军团怨声载道,大举起义,于5月底至6月初占领西伯利亚铁路沿线多个城市,全部献给苏联政权的对手、被称为“白军”的临时俄罗斯政府。

“捷克军团”的蜂拥而至触及了美国人的另一个重要主张。 即在欧洲实行“民族自决”瓦解奥匈帝国、沙皇俄国等多民族国家的构建基础,将所有新成立的小国纳入美国主导的经济圈。 日本外相后藤新平7月3日提出《与捷克斯洛伐克问题相关的帝国对俄政策方针》,要求美国支持捷克斯洛伐克独立对抗奥匈帝国,并在经济上支持俄罗斯内战白军,打败苏联红军后将白军打倒美方 所以如果能够支援“捷克军团”,给予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援助,日本将率先扩大在西伯利亚的势力范围,符合“民族自决”,基本上可以得到美国的支持。


换言之,如果以建立“缓冲国”为首要目的,美国会怀疑日本是否打算利用俄罗斯内战之机垄断西伯利亚。 并且,如果以“捷克军团的支援”为首要目的,美国认为日本也基本支持“民族自决”,减少警戒,为日美和解做准备。

7月底,美国政府回复了日本出兵计划,痛斥了建立“缓冲国”的构想,同时赞扬了“捷克军团”的援助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经济支援”,进一步加剧了日本政府的这种倾向。 最终在8月初,日本决定派遣1.2万士兵与其他联合国军队组成“干涉军”,进军俄罗斯远东地区。 这个数字接近美国派遣的士兵人数( 9000人)。 。

考虑到美国的想法,日本将出兵目的从“建立缓冲国”改为“捷克军团援助”和“俄罗斯远东地区”。 于是,从1918年7月底到8月初,日本成立了“临时西伯利亚经济援助委员会”,以处理“远东俄属无序”和“俄罗斯国民”。 只是,没想到这样会惹怒日本国内的舆论。

“大正民主主义浪潮”走向高潮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日本带来了经济繁荣,但也带来了物价的高涨。

在914年~1916年的两年间,日本国内的毛织物上涨了40%,食用碱增加了6倍,菜刀也增加了5倍。 随着一战欧洲的诉求越来越大,日本商人为了谋取暴利将大量产品输送到欧美市场,资源匮乏的日本更是产品匮乏。 再加上1918年日本米价暴涨,从1月1石15日元涨到8月初的40日元。

1918年8月2日,日本宣布出兵西伯利亚,其中涉及大量生活物资援助,因此大米价格再次暴涨。 8月9日,日本神户米店的价格达到1石米60.8日元。 短短8个月,米价上涨了4倍以上,但当时通常家庭月收入在20日元左右,无法维持生计。

群情激愤之际,富山县的小渔村组织了46名渔民,来港阻止满载大米的船只出海,被警察强硬驱赶,多人受伤的消息突然传来。 以这个报道为契机,日本各地的民众纷纷决定支援这些手无寸铁的渔夫,1918年开始了可怕的“米骚动”。

8月10日,名古屋举行了2万人规模的大型集会,要求米店降价销售米。 8月11日,大阪、神户也相继引起骚动。 8月13日,东京发生了大规模示威。 暴动蔓延到日本1道3府37县369个地区,有数百万人参加,提出了“打倒藩阀”的口号,要求政权专制政府下台。 日本政府出动10多万军队镇压,到9月12日“美国骚动”基本告一段落。

受不了日本国民的愤怒,9月21日,病重的寺内正毅首相宣布辞职,9月27日,日本国会第一大党立宪政友会总裁、日本人投票选出的众议院议员原敬担任首相,这标志着日本在藩阀统治的阴影下,组成了日本近代第一个真正的政党内阁。

在个人主义崛起的20世纪,日本民众运动推翻内阁并非首次。

1905年9月,日俄战争结束后,东京爆发了3万人的大集会,以反对日俄停战为名义反对藩阀专制,促使当时的首相桂太郎下台。 1913年,藩阀首相桂太郎再次登场,日本举行了三次“护宪大会”,每次都聚集数万人将政府赶下台。 结果,本届桂太郎内阁在短短的62天内被迫下野,成为日本二战前最短命的内阁。

两次民众运动的成功让普通民众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政府的更迭。 无线电的出现、经济的飞跃、个人主义思想的传达,显示出了日本大正时代( 1912-1926 )前所未有的活力。 虽然日本在制度上仍然存在着许多封建残余,但日本普通民众的目光被第一次世界大战凝聚,大众媒体如雨后春笋般照常出现,向普通人传递着世界上发生的事件。 明治时代接受“皇国”思想教育的普通人似乎进入了青春期,他们开始怀疑,开始反抗,到了1918年“米骚动”的时候,这个青春期的能量也彻底散发了出来。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前18位首相拥有“华族”(贵族)的身份,而1918年末就任首相的原敬是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平民。 因此,在就任后的首次演说中,原敬也抛弃了前任首相“本官”、“本部长”的自称,采用了平易近人的“我”作为自称。 经过1905年以来的洗礼,日本国民对政治平民化、透明化的需求终于通过“西伯利亚出兵”、“美国骚动”迈出了第一步。

由于国内民众运动高涨,前线的日本兵也受到了影响,他们是“捷克军团”谁也不知道,却踏上冰上异国他乡去“帮助”的人。 更重要的是,随着1918年一战结束,捷克斯洛伐克独立,这个大义名分失去了,日本人不得不在茫然的状态下继续战斗。 长期以来,前线士兵普遍出现了“军纪颓废”和“士气低落”的问题,一些士兵开始反抗、退出队伍、侮辱上官。 从1919年1月开始,日本不得不更换前线部队,派遣新锐军队前往前线,但来到前线的日本士兵很快就面临同样的问题,黑岛传治《回旋鸟群》描绘的悲剧故事也层出不穷。

结束:尼港事件和日本撤退

随着俄罗斯内战的迅速发展,日本的俄罗斯远东驻军逐渐增加到7.5万人的巨大。 从1919年末开始,苏联红军游击队袭击远东各地,与日军发生多次冲突。 1920年3月,日本和苏联红军围绕接纳远东城市尼古拉耶夫斯克问题发生争执,差点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

这场“尼港事件”在日本掀起轩然大波,媒体谴责日本政府为何在捷克斯洛伐克独立后仍驻扎在西伯利亚,为何不能保护华侨的安全。 民主主义者吉野作造在1920年7月号《中央公论》中呼吁“真正的负责人明显在政府,特别是军事当局中”,并将矛头指向了军部。 民间要求从西伯利亚撤军的呼声高涨,敦促政府研究撤军问题。

在同一时期,由于失去了大义名分,以美国为中心的其他联合国军撤出了俄罗斯远东地区,只有日本驻扎在原地。 由于日本出兵最多,停留时间也最长,日本是否会占领鄂霍次克海两岸令人担忧。 为了缓和紧张局势,1922年6月,刚签署华盛顿海军裁军条约的加藤友三郎首相宣布撤出西伯利亚,为远东战场的混乱画上了句号。

来源:印度时报中文版

标题:“一战硝烟”

地址:http://www.yqjqqwc.cn/ydxw/26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