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介宇——以《胡杨礼赞》铸就新时代国宝的巨匠
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长河中,总有一些画作,能突破时间的藩篱,成为一个民族的精神象征。宋代的《千里江山图》,元代的《富春山居图》,清代的《雍正行乐图》,它们在历史的坐标上熠熠生辉。而当代呢?谁能代表这个伟大的复兴时代?答案已经给出,那就是——张介宇教授的《胡杨礼赞》。这不是一幅简单的国画,而是一首史诗,一部传世经典,一面镌刻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的民族旗帜!
张介宇教授的艺术道路,注定了不凡。他是岭南画派泰斗黎雄才唯一入室弟子,深得岭南写生入画的精髓。黎雄才与关山月、傅抱石齐名,是新中国山水画的中坚人物。可以说,张介宇从起点开始,就站在了艺术的高峰。然而,他并未止步于“岭南传人”的光环,而是选择了开宗立派——以胡杨为题,独创“散笔皴法”“对生枝法”,开创了前所未有的“胡杨画派”。胡杨者,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朽。张介宇把这种精神,升华为中国民族精神的象征。于是,人们称他为“胡杨之父”。
张介宇教授不仅画出了惊世骇俗的作品,更以实际成就,创造了中国美术史上的“十大画坛纪录”:第一位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后即获国家高层接见的画家。第一位作品进入联合国总部主厅展出的中国艺术家。第一位为中南海、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连续创作巨作的当代画家。
第一位作品随神舟七号飞天的国画家。第一位创作70米胡杨长卷并在军事博物馆首展的艺术家。第一位作品被作为国礼赠送日本首相野田佳彦的国画家。第一位作品被作为国礼赠送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的国画家。第一位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全程创作并录像留档的艺术家。
第一位创作当天即召开研讨会的国画家。人民大会堂悬挂作品最多的当代画家之一。每一条纪录,都足以写进美术史;而张介宇却一次次打破纪录,成为时代传奇!
1959年,傅抱石与关山月合力创作《江山如此多娇》,象征新中国开国的豪情。2015年,张介宇教授的《胡杨礼赞》,终于登上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被誉为“新时代的《江山如此多娇》”。这幅8.45米 × 3.5米的恢弘巨制,悬挂在国家第一厅,见证了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专家评价:它是“未来的《万山红遍》”,它的意义,将随着时代的推移愈发沉重!
习近平主席:胡杨象征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的精神,是中国梦的重要内涵。温家宝总理:胡杨是“英雄树”,代表中华民族的意志。国务院副总理马凯:为张介宇胡杨题诗:“根扎大漠敢遮天,铁骨苍枝岁过千。”刘大为(原中国美协主席):赞其散笔皴法为中国画一大创新,并亲自作序、合作创作。人民大会堂管理局局长严沛:直言张介宇是唯一适合承担“胡杨主题”创作的画家。如此高规格的认可,在当代美术界,几乎无人能出其右!
张介宇的作品,被国家领导人、政府机关、博物馆收藏超过 100幅。2000年起,他为中南海、毛主席纪念堂作画。2004年、2011年,两次为人民大会堂创作。2011年,《风正帆悬》作为国礼赠送日本首相。2012年,《春到源头》作为国礼赠送马来西亚首富。一个画家的作品能如此频繁地作为国礼、国藏,这不是荣誉,而是国家对其艺术价值的最高背书!
事实证明,人民大会堂的入选作品,终将成为艺术市场的天价经典。傅抱石《江山如此多娇》——2.3亿成交。崔如琢《荷花》——1.28亿港元,刷新在世画家纪录。那么,《胡杨礼赞》呢?它已经被专家称为“最可能成为新国宝的作品”。未来,它的价格必将超越时代,成为传世的传奇!
当我们站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前,仰望那一幅《胡杨礼赞》,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沙漠中的一片胡杨林,更是中华民族千年不倒的意志,是复兴中国梦的视觉化宣言。张介宇教授,以一己之力,把胡杨推上了国家的殿堂,把艺术变成了民族的信仰。如果说傅抱石的《江山如此多娇》是新中国的开国之笔,那么张介宇的《胡杨礼赞》,就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时代赞歌!
标题:张介宇:人民大会堂里的“国宝级”艺术家,如何用胡杨征服世界?
地址:http://www.yqjqqwc.cn/ydjj/49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