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31字,读完约3分钟
亚洲对金融新闻的需求在未来一定会扩大。日经新闻收购远在欧洲的英国《金融时报》,在地理位置和新闻报道方面是互补和双赢的。
据《朝日新闻》7月24日报道,日本经济新闻社23日就收购发行《金融时报》的金融时报集团(Financial Times Group)和该公司母公司培生集团(Pearson Group)达成共识。日本经济新闻社将以8.44亿英镑(约1600亿日元)收购金融时报集团的所有股份。这将是日本媒体集团收购海外企业史上最大的一笔交易。
日本媒体的国际声音不能说很高。同时,它的国际知名度更多是通过超高发行量获得的。例如,《读卖新闻》和《朝日新闻》的发行量分别位居世界第一和第二。前者发行量近926万份,而后者约710万份,远远高于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近年来,日本媒体不断加强英语报道和评论,以提高其国际话语权。例如,《日经亚洲评论》是《日经亚洲评论》的全英文版,由《日经新闻》于2013年推出,旨在提高其在海外的知名度,但它并没有建立固定的读者群。此外,似乎没有多少外国人知道《朝日新闻》、《读卖新闻》和《日经新闻》有英文网站。大多数人通过欧洲和美国媒体的报道了解日本。因此,作为两大财经新闻媒体,日经新闻收购英国《金融时报》无疑将提升自身的国际知名度。
尽管日本是一个经济大国,但日语的使用远不如英语和汉语那么普遍和多。这导致了日本报道的局限性。尽管报纸发行量很大,但影响力很小。作为一个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新闻媒体,《金融时报》在英语世界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因此,收购日经新闻无疑将促进日本的观点和认知在世界上的传播。
同时,在日本四大全国性报纸中,《日经新闻》的发行量最低,约为273万份。因此,《日经新闻》的发行量将增加到295万份(英国《金融时报》的发行量约为22万份),更重要的是,它的电子订阅数量将达到94万份,超过《纽约时报》,成为世界第一。随着日本报纸的发行量逐年下降,收购日经新闻可能会改变日本报纸的未来格局。
此外,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心不断从欧洲和美洲转移到亚洲。因此,预计未来将保持高经济增长率的亚洲,未来将继续扩大对金融新闻的需求。作为亚洲媒体,日经新闻对远在欧洲的英国《金融时报》的收购,无论从地理位置还是新闻报道来看,都是相辅相成、双赢的。
然而,尽管日经新闻收购英国《金融时报》有许多优势,但也有许多隐忧,即新闻报道的自由。在安倍政权下,对日本新闻自由的控制不断加强,因此日经新闻收购的《金融时报》未来是否会受到权力的间接干预也充满了不确定性。例如,24日上午,日本经济大臣甘利明在回答记者关于日经收购英国《金融时报》的提问时表示,安倍经济学的报告可以从正确的角度进行正确的评价和批评。
□杨晨(日本东洋大学社会学系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