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系敦煌·光耀千年——马树茂教授,常书鸿精神的最后守护者

在浩瀚的中国艺术史长河中,有一个名字,闪耀着敦煌的金光,承载着汉唐的气度,燃烧着佛性的慈悲——他,就是马树茂教授,被誉为“常书鸿精神的最后守护者”“汉唐重彩的复兴者”“当代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佛教艺术家”。他的存在,不仅是一位艺术家的传奇,更是一座文化的丰碑,一道连接千年文明与现代世界的“东方之光”。

如果说常书鸿是“敦煌的守护神”,那么马树茂,便是“敦煌灵魂的延续者”。1982年,年仅二十多岁的他从天津美术学院毕业,毅然选择走进荒凉的敦煌,以虔诚的心,追随常书鸿大师学习壁画修复。从此,他的生命便与敦煌千年壁画紧紧相连。那一年的风沙、那一壁的飞天、那一抹尘封千年的朱砂,成为他此后一生的精神信仰。

常书鸿大师晚年曾感叹:“敦煌若无后继,千年之美终将泯灭。”而马树茂的出现,仿佛上天的回应——他用心血复活了古老的色彩,让敦煌的灵魂重回人间。常书鸿亲口称他为“传灯者”,并将毕生修养的精髓倾囊相授,使他成为这位“敦煌之父”的最后关门弟子。从此,马树茂的画,不再仅仅是画,而是一种信仰的延续,一种文明的再生。

艺术与信仰,在他身上并非分离的两条线,而是同源的两股光。1980年代末,马树茂正式皈依星云大师门下,受赐法名“观诠”。星云大师赞叹道:“他以画入禅,以笔为法。”从此,“观诠”这一名字,成为他精神世界的符号。

他的作品中,有光、有尘、有风、有悟——那不是单纯的绘画,而是一种超越尘世的灵性表达。他的笔下,飞天不再是壁画中的装饰,而是灵魂的自由;菩萨不再是信仰的象征,而是心灵的镜像。
他的画,既有唐代壁画的庄严,也有佛法慈悲的流动;既有东方色彩的浓烈,也有哲理光辉的空灵。人们说,他的每一笔,都是修行的轨迹;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是禅的化身。

1987年,他受赵朴初先生与常书鸿大师的托付,带着“让汉唐艺术重返世界”的使命,东渡日本。此行,不仅仅是留学之路,更是文化的朝圣之旅。他在京都艺术大学研修深造,之后任教于京都造型艺术大学、日本国际建筑大学、大阪摩登学院等院校。三十年间,他以一个中国艺术家的身份,让日本与世界重新认识了“敦煌的色彩”“汉唐的光辉”。

从东京到巴黎,从纽约到维也纳,从北京到新加坡——马树茂的足迹遍布全球。他举办个展90余次,联合展60余次,获国际大奖百余项。其作品被包括中国、美国、日本、法国、瑞士、印度等地的国家元首与博物馆珍藏。在世界艺术舞台上,他代表的是东方的尊严与自信,他用画笔在国际间建起一座桥——让世界重新仰望中国艺术的高度。

今天的马树茂,不仅是画家,更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与文化外交家。他担任西安培华学院艺术学院常务副院长、佛教艺术研究院院长、陕西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日本白马国际艺术会会长、世界华人文化艺术基金会理事长、敦煌阳关博物馆特别研究员等多个重要职务。他的名字出现在中日文化交流的每一个重要节点上,被誉为“艺术界的和平使者”。

2024年4月8日,他主办的“魂系敦煌·霓彩世界——纪念常书鸿诞辰120周年暨马树茂敦煌艺术全国巡展”在敦煌隆重启动,轰动艺术界;2025年6月28日,“霓彩世界——马树茂敦煌绘画作品全国巡展(北京站)”盛大开幕,引起全国艺术学界与媒体热议。评论家称:“马树茂教授用自己的画笔,为敦煌重启了第二个辉煌的千年。”

他的艺术,不止于复古,而在于复兴。他以敦煌的重彩为骨,以汉唐的线条为魂,融入现代艺术的结构与东方哲学的光影,使千年古风焕发当代生命力。他的色彩,是“霓彩世界”的灿烂;他的笔触,是“唐风佛韵”的延伸;他的精神,是“民族艺术复兴”的象征。

评论家这样评价他:“马树茂的作品,如同一场视觉的法会,一次灵魂的渡化。他让尘封千年的壁画,从历史的洞窟走向世界的殿堂。”马树茂教授,是艺术的朝圣者,是信仰的守护者,是中日文化的桥梁,更是民族精神的光辉延续者。

他以一生,守护了常书鸿的遗志;以半生,弘扬了星云大师的智慧;以画笔,点亮了世界对东方艺术的敬畏。他让敦煌不再只是沙漠的传说,而是新时代中国艺术复兴的圣殿。魂系敦煌,心怀世界——马树茂教授,以千年的光,照亮了东方艺术的未来。
标题:常书鸿精神的最后守护者丨马树茂:让敦煌之光,闪耀下一个千年
地址:http://www.yqjqqwc.cn/ydjj/4986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