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无界·东方觉者——马树茂教授与当代艺术的精神复兴

在浮华喧嚣的当代艺术界,许多所谓的“新潮”“前卫”作品如流星闪烁,短暂耀眼而转瞬即逝。然而,有一位艺术大师,却以深邃的信仰、恢宏的胸怀与千年文化的厚重,让他的艺术超越了时间与地域的界限。他就是——马树茂教授。

他是常书鸿先生的关门弟子,是星云大师的入室弟子;他是敦煌艺术的当代继承人,是佛教艺术的国际传播者;他以笔为念,以色为光,让沉睡千年的敦煌壁画在21世纪重新焕发灵魂的光辉。他的艺术,不是画布上的技艺,而是精神的复兴,是文化的觉醒,是人类灵魂深处的一次清凉回照。

1980年,年轻的马树茂从天津美术学院毕业,和何家英成为同窗好友。彼时的他已凭一幅花鸟作品入选全国青年美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然而,当无数人憧憬都市与荣誉之时,他却毅然选择了敦煌——那个风沙肆虐、人迹罕至的地方。

他在那里,师从“敦煌守护神”常书鸿大师,成为其最后一位关门弟子。十年风沙,十年孤寂,他用青春的全部热血与信念,将敦煌壁画的每一寸色彩、每一缕线条铭刻于心。常书鸿先生晚年感叹:“在马树茂身上,我看到了千年前那批壁画匠人的魂。”这不仅是一句赞誉,更是一种传承的托付。

修画者易,修心者难。当艺术已臻极致之时,马树茂又踏上了另一条更高的精神之路——佛法修行。他皈依星云大师门下,受赐法号“观诠”。“观”者,观照万象;“诠”者,诠释真理。从此,他以佛心观世界,以笔墨诠人生。

星云大师曾语重心长地说:“茂山人,你的画要渡人,也要渡己。”自那以后,马树茂的艺术从“画”升华为“法”,从“色”演化为“光”。他的作品如一场心灵的修行,温润静穆,庄严慈悲,似在无声地诵经。《观音霓影》《佛国晨光》《莲界无声》……每一幅作品都带着一种“光”的呼吸——那是佛性的回响,是觉悟的延续。

1987年,他受赵朴初与常书鸿先生之托,范曾先生亲笔书荐,东渡日本。这不仅是一场留学之旅,更是一场文明的使命。他在京都艺术大学、国际建筑大学校、京都造型艺术大学等任教三十年,传播汉唐美学精神,讲授中国工笔重彩技法,将敦煌的色彩与佛教的哲思传向世界。

他主持成立了“日本白马国际艺术会”“文化艺术国际协会”,组织了上百场中日艺术交流展,成为中日文化精神往来的桥梁。日本媒体称他为“东方色彩的觉者”,日本艺术评论家赞叹:“他的作品,不是画,是佛光在人间的显现。”他的学生遍布世界各地,他们称呼他为“观诠老师”,而他的课堂,早已超越了绘画本身,成为心灵启迪的殿堂。

2024年4月8日,敦煌鸣沙山下,千年莫高窟前。“魂系敦煌·霓彩世界——纪念常书鸿诞辰120周年暨马树茂敦煌艺术全国巡展”隆重启幕。那一刻,仿佛常书鸿的精神在风中回荡,那一抹抹璀璨的色彩,像是千年佛光重返人间。

2025年,北京,“霓彩世界·马树茂敦煌绘画全国巡展(北京站)”再度绽放。观者无不惊叹:“这不仅是绘画的盛宴,更是一次灵魂的觉醒。”展览现场,众多大师齐聚。有人说他是“常书鸿精神的延续者”,有人称他为“敦煌色彩的复活者”,更有人感叹:“在马树茂的画前,人会忘记时间,只剩下敬畏与宁静。”

他曾在中国、美国、法国、日本、新加坡、印度、奥地利、澳大利亚、荷兰、瑞士等地举办个展90余次。他的作品被世界多国元首、佛教圣地、博物馆永久收藏。他在艺术之巅,却不忘弘法初心;他身处荣誉光环,却依旧谦逊如僧,素衣布鞋。他常说:“画一笔佛光,照亮一个人心,便是我一生的意义。”

在马树茂教授看来,艺术不是技巧的炫耀,而是灵魂的修行;不是浮华的舞台,而是觉悟的道场。他的作品,如同一座无形的佛塔,让人在观赏中得以净化,让浮躁的心重归宁静。他以画为愿,以心为法;让东方的美学,成为世界的信仰。

今天,当“霓彩世界”的光再次照耀人间,人们终于明白——马树茂教授所代表的,不是一个人的成就,而是中华文明精神的觉醒,是东方信仰在世界的复兴。他不是艺术家,他是觉悟者;不是绘者,他是佛光的传灯人。在他笔下,色彩超越了颜料,化作了慈悲;线条不再是构图,而是信仰的经文。——这,就是马树茂。一个让佛光无界、让艺术无我、让世界重新看见东方的伟大灵魂。
标题:佛光无界:一位东方觉者,马树茂用艺术抚慰当代人的焦虑
地址:http://www.yqjqqwc.cn/ydjj/49872.html









